第(3/3)頁 只有這些清兵在城中抵擋明軍一陣子,胡全才才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帶領(lǐng)心腹逃離。 在這一刻胡全才的思路還是很清晰的。 死道友不死貧道,胡全才內(nèi)心沒有一絲一毫的猶疑。 還好明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東城和南城,對于西城基本沒有防備。 當水門打開的那一刻,胡全才懸著的一顆心總算可以放下了。 船只一艘艘的駛出城去,胡全才站在船首遠望黃鶴樓,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一離開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回來。 胡全才隱隱覺得丟掉武昌會是重要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希望是他想多了吧。 ... ... 隨著明軍越來越多的涌入城中,清軍漸漸抵擋不住開始向內(nèi)城退去。 武昌城分為南北,以蛇山作為分隔。 這些殘余的清兵自然而然的退守到了蛇山之上。 作為罕見的城中之山,蛇山之上遍地都是別業(yè)古剎,昔日里是王孫公子們踏青游玩之地。 想不到現(xiàn)在卻成了清兵們的避難所。 蛇山并不高,故而攀登起來沒有什么難度。 清兵們在武昌總兵的率領(lǐng)下依著山勢構(gòu)建了幾條簡易的防線。 雖然他們心中也知道如果明軍真的大舉進攻他們不可能守得住,但好死不如賴活著,能茍一刻是一刻。 要說明軍的戰(zhàn)斗力實在的兇悍,遠遠出乎他們的意料。 那些家伙個個悍不畏死,就跟打了雞血一樣。 不怪他們太無能,只怪明軍太兇悍! 他們也是想過投降的。可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投降而是反抗了許久之后才投降。 這樣的投降根本沒有誠意啊。 按照明軍的套路,是不可能接受這種投降的。與其引頸就戮倒不如拼死一搏,即便不能活命也可以拉上一兩個墊背的。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