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倒是一些其他新兵叫苦不迭,胳膊酸腿痛,第二天就起不來床。 但是這種身體的酸脹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消失,大部分的新兵都適應了訓練量。 至于那些不能適應的人被軍官們當即勸退。 大明軍隊不養閑人。 日常的訓練不僅有陣列訓練這種基礎的訓練,還有上真刀真槍的實戰訓練。 鄭大力和魏小九對火銃射擊訓練十分感興趣。 哪怕用的只是火繩槍也稀罕的不行,恨不得抱著銃睡覺。 至于模擬戚家軍的多兵種訓練也很吸引人,同伴袍澤們彼此之間互相掩護,讓人十分激動。 鄭大力和魏小九恰好分到了一組,讓他們十分興奮。 二人自小玩到大,之后又一起在碼頭做工,可謂是十分默契。 在戚家軍陣列演練中,二人一個是藤牌手,一個是火銃手,發揮的天衣無縫。 為此虎賁軍總兵趙旭特地嘉獎了他們。 趙總兵甚至在人前講了他發跡的故事。 當初趙總兵也是一個大頭兵。 作為新兵他跟著老兵一點點學一點點摸索,最終做了把總、參將、游擊、副將。 在長沙大戰后,天子將趙旭晉升為虎賁軍總兵。 一個小小草根士兵靠著自己的努力最終逆襲成為一軍總兵,這實在是太勵志了。 鄭大力和魏小九聽的熱血沸騰。 乖乖,他們就是和總兵大人一樣的草根啊。 若是總兵大人可以,他們也可以。 此時此刻,鄭大力和魏小九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他們一定要做像總兵大人一樣的優秀人物。 吃過午飯,二人和其他新兵一樣前去看文藝隊的表演。 演出的戲目是四明山十三義士。 這出戲主要講述的是四明山的百姓在滿清推行剃發令的暴政后不甘屈辱揭竿而起的故事。 主角名叫何守義,是一個二十來歲血氣方剛的漢子。 早在永歷四年他便跟著十二個好友進入四明山抗清。 他們慢慢的發展勢力,吸納了不少抗清人士。最盛時四明山明軍有兩萬余人。 “卻說何總兵一人闖入韃子陣中揮刀便砍。那韃子被砍掉一臂痛的哇哇亂叫。何總兵毫不理會,抽刀又向另一名韃子腦袋斬去。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道白線隨之腦袋飛起噗的噴出一道血柱?!? 這番話卻是以旁白的形式念出來的。 緊接著一個身著明光鎧的將領在眾人簇擁下走了出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