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朱由榔來說,拿下長沙后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馬不停歇的殺向下一個戰(zhàn)場,而是組織恢復(fù)生產(chǎn),讓百姓們盡快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中去。 春耕在即,身為天子自然要有所表示。 雖然說湖廣是天下糧倉,但如果誤了農(nóng)時其實也是很惱人的。 如今明軍控制的實際地盤并不多,湖廣的意義便顯得尤為重要。 朱由榔這次不是打算擺擺樣子,而是真的打算深入到農(nóng)事之中。 眾所周知,湖廣以種植水稻聞名。 稻米也是湖廣人的主食。 但并不是說湖廣的人只吃稻米,尤其是湖廣北部與陜西、河南接壤的地方是吃面食的,小麥這一重要的農(nóng)作物同樣是填飽百姓肚子的關(guān)鍵。 除此之外玉米、土豆等高產(chǎn)耐旱作物的推廣也勢在必行。 雖說湖廣土地肥沃,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種植水稻和小麥的。 這就說明不能犯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在相對較貧瘠的山區(qū)種植土豆、玉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對百姓來說天子親耕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噱頭。 畢竟誰不想看看皇帝揮舞鋤頭的樣子呢? 對朱由榔來說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宣傳機會。 朱由榔甚至不需要過多的設(shè)計,只要本真的表現(xiàn)出天子的氣度就能夠最大限度的贏得湖廣百姓的好感了。 具體的親耕點選擇在了長沙城外的一個小村子。 這個村子名叫桃源村,取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只是桃花源畢竟只是存在于幻想之中。 身處亂世的人們,或多或少的都會被歷史洪流和一股隱形的力量推動,顯得身不由己。 即便是朱由榔也無法完全跳脫于這個圈子之外。 生而為人,面對的總是許多不如意。 只是如何在這個環(huán)境下讓自己和自己所愛人過得更好,這才是人們需要考慮和奮斗的。 當(dāng)朱由榔身著便袍出現(xiàn)在桃源村村口時,桃源村的男女老少都爭先恐后的前來想要一睹天子的風(fēng)采。 雖然有護衛(wèi)隔開了一定的距離,但他們還是能夠看清朱由榔的面貌的。 “天子真年輕??!” “我還以為天子是個老頭子!” “皇帝陛下長得真俊秀啊,就像村里吳秀才一樣。” “胡說什么呢,天子那是龍鳳之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