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城的戰況十分激烈,夔東諸勛負責攻打的北門亦是如此。 鄭成功下令的同時,李來亨也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比起鄭成功的這支鐵人軍,夔東十三家在士兵甲胄配備這一項上稍稍吃些虧,但無論在兵員數量還是質量上他們都不輸給鄭成功。 甚至在攻城經驗上他們比鄭成功還要豐富。 這指的不是棺材炸城、熱氣球偷襲轟炸這種取巧的戰術,而是那種真刀真槍實干的攻城。早在皇帝陛下決定攻打重慶之前,夔東十三家就在文安之的帶領下不止一次進攻過重慶。 若不是二譚反叛倒戈,他們能夠早一年拿下重慶。 所以若論攻城能力,他們至少也是和天子晉王的那支大軍一個層次。 李來亨顯然現在越發自信了。 不論是排兵布陣還是臨場調度都越發有大將風范。 北門是敵軍最為密集的一處城門。這點從城頭密密麻麻的敵軍士兵上就能看出來。 是以李來亨決定盡可能的分兵沖擊,來減少敵軍的傷害。 袁宗第、劉體純、李來亨分別率所部從不同的角度進攻,形成犄角之勢。 他們看似分兵又有聯系,分分合合讓清兵琢磨不透。 城頭上的清兵顯然傻了眼。 這特么的還有這種套路? 他們彎弓搭箭一輪攢射效果卻并不怎么好。 畢竟這支明軍戰場經驗十分豐富,懂得用走位掩體保護自己。 加上他們的甲胄還算不錯,周身要害基本上都被覆蓋到了。 當然傷亡是不可能全部避免的。 不時有士兵中箭倒下,但是明軍沖鋒的勢頭并沒有因此而減緩。 因為火藥受潮,雙方都無法使用火器。 沒有炮火聲的戰場似乎處處透露著一絲詭異。 “殺虜啊!” 當然這對面軍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在攻城過程中,沖鋒的士兵們不會受到炮火的傷害。 很快他們便沖到了城角下。 夔東明軍的優勢在于身體靈活,加之攀爬技能了得。 像袁宗第麾下的大昌兵,經常需要攀爬到巖壁上去鑿鹽,練就了一身飛檐走壁的本事。 在面對高聳城墻的時候,他們的優勢徹底體現了出來。 赤手空拳攀爬懸崖峭壁尚且不在話下,何況有云梯的情況下攀爬區區城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