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人在當初鄭家發動長江之戰時表態中立,既沒有阻攔鄭家水師也沒有支持。 如今南直隸和浙江被明清各分一半,馬逢知更是隔岸觀火完全不表態。 其實這種態度有些讓鄭經發毛。 畢竟你不知道這只惡犬什么時候就會突然撲過來咬你一口。 就目前情況來看,如果馬逢知興兵來犯,明軍就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哎,只恨當時沒有狠下心來收拾了他,留下這么大個隱患。 “此人兩面三刀,我擔心他對世子殿下不利。” “本世子記下了。” 鄭經點了點頭道:“不論如何,我都不會將軍隊調離南京鎮江防線。” ... ... 崇明島,馬逢知把玩著手中的這只玉佩,眼睛微微瞇成一條縫。 真是好玉啊。 馬逢知素來愛玉,對于玉的種類也很有研究。 這塊白玉鐲子明顯是產自于西域,是上等的籽料好貨。 “施將軍把這塊好玉贈給我,讓我受之有愧啊。” 坐在馬逢知身邊的不是別人,正是施瑯。 接連吃了幾場敗仗后,施瑯被朗廷佐責罵了一頓。 雖然沒有什么太大的損失,但確實挺丟面的。 施瑯仔細分析了一番原因,主要是他太過相信自己麾下軍隊的步戰能力了。 這支軍隊從打造伊始就是為了水戰而存在的。 那段時間施瑯吃住在龍江船廠,大到桅桿小到側弦的一塊木板施瑯都會過問。 也正是因此施瑯組出了僅次于鄭家的水師。 如今看來其實是作戰的方向出現了問題。 一開始就不應該頻繁陸戰,而應該通過水師牽制。 事已至此當然沒有后悔藥可買,但施瑯可以把今后的戰斗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逢知。 既然鄭成功都可以發動長江之戰一路打下鎮江南京,為什么施瑯不可以? 他施瑯不配擁有這樣一場大勝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