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的人在太平盛世做個總督沒什么問題,亂世的話打打順風仗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可是要打逆風仗就太難了。 清廷連著丟掉南京、杭州,現在只能茍延殘喘駐扎在臺州,若說跟郎廷佐沒有關系傻子都不信。 當然,通過這幾戰施瑯也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鄭成功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這并不是郎廷佐甩鍋的理由啊。 說一千道一萬,天塌下來也得由個子最高的那個來頂。 在江南,兩江總督便是那個個子最高的人。 通過昨晚的事情,施瑯更加看清了郎廷佐的為人。 此人刻薄寡恩? 哪怕平日里待你再好,關鍵時刻也可能隨時翻臉。 施瑯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給自己找后路了,要是跟著郎廷佐一條道走到黑? 恐怕他這條小命真的不一定能夠保得住。 南邊的靖南王耿繼茂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初施瑯追隨鄭成功起事? 就是在福建。 他對于福建的一切都十分熟悉。 如果能夠投到耿繼茂麾下? 施瑯自問一定能夠發揮出色。 耿繼茂雖然不算是什么梟雄,但好歹也是個有地盤的軍閥。 在亂世手中有兵就是王道。 耿繼茂麾下控弦之士逾十萬,且都是戰斗力很強的本家兵? 遠不是那種雜牌綠營兵可比的。 施瑯之所以打不過鄭成功? 和統率的這些廢物綠營兵也有很大的關系。 雙方的戰斗力都不在一個級別上,便是施瑯作出再多的努力也沒有什么用。 何況在槍炮上,鄭成功甚至還攥有優勢? 這樣想想鄭成功若是打不贏反而不正常了。 施瑯不甘心啊。 他一定要找機會證明自己不比鄭成功差? 投靠耿繼茂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既已起了心思? 施瑯自然沒有多少心情戀戰。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如何脫身? 然后逃入閩地。 反正現在聽他指揮的嫡系也只剩下了千余人? 人數不多? 跑起來也不顯眼。 從明軍攻城的方向來看,主攻的還是北城。西城、東城雖然也有涉及,但都只是意思意思。 至于南城,幾乎看不到明軍攻城的身影。 這當然是鄭成功刻意關照的結果。 大概是因為明軍的人數優勢也沒有大到可以四面城門全部主攻的地步。 有所取舍也是正常的。 于是施瑯便有了計較。 趁著明軍還沒有攻上城頭提前從南城突圍跑路是個不錯的選擇。 接下來便是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