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煌言本就不是鐵石心腸之人,見到此情此景直是被震驚到了。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張煌言憤慨道:“某若不是親眼所見還不敢相信天子腳下,南京城外會有如此景象!” “王指揮使你來說說看,該怎么辦!” 張煌言十分憤慨。 在他看來,大明治下的百姓不該是這個樣子的。 當今天子仁德愛民,百姓們應該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才對啊。 “這...” 王賀年顯得有些為難,若是承認了這點豈不是往陛下臉上抹黑。 但若是不承認,這又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不是睜眼瞎嗎? “正應了張本兵那句話,我們應該早些在城外劃分坊市,增派人手巡查的。” 王賀年只能點到為止,再往深了說就不合適了。 張煌言點了點頭,他似乎也意識到了王賀年在擔心什么。 “你放心,有本官在就不會餓死一個百姓。” 張煌言信誓旦旦的保證道:“來人啊,多增設一些粥點分粥,一定要保證每一個災民都有的吃。”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啊!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爺啊!” 婦人感動的熱淚盈眶,連連沖張煌言磕頭致謝。 “快起來,這些都是本官該做的。” 張煌言把那婦人扶了起來,繼而對一旁王賀年道:“王指揮使我們開始吧。” ... ... 劃分坊區是個技術活也是體力活。 尤其是在聚集災民如此密集的情況下。 災民們聚攏在一起,很難把他們的生活區域區分開。 不過這卻是必須要做的,哪怕是耗費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是應該的。 一開始或許會有些痛苦,但只要適應了便能受益良多。 張煌言跟著王賀年在棚戶區走了一遭感觸頗深。 他發現自己經歷過得苦難不及這些百姓萬一。 大明朝最可憐的人怕是就是這些百姓了。 只要遇到災年就可能出現自耕農崩潰的情況,如此朝廷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 如果不能及時賑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朝廷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除此之外張煌言對何為仁政又有了新的理解。 并不是說免了幾年賦稅,開倉賑濟就是施行仁政了。 這只是最基本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