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科舉更多的是選官而不是選吏。 眼下的大明真正缺的是做實事的,而不是滿口跑火車耍嘴皮子的人。 科舉選出來的官更多是在維護朝廷正統性。 畢竟儒家強調的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十分利于朝廷的統治。 拋開這些不談,其實科舉真的很一般。 當然在這個年代科舉是一定不能廢除的。 從隋唐創立科舉到現在,科舉已經存在了千年。 雖然朱由榔不想承認存在即合理這種話,但不得不說在某種程度上其確實是有道理的。 朱由榔若不想人心盡失,就不能一刀切的把科舉砍掉。 即便是想要變法,也得采用并行的模式。 之前皇明軍校培養武官的模式很好,為大明軍隊中層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 朱由榔覺得可以把其移植到文官培養上。 變皇明軍校為皇明大學,增設文科,使其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大學。 日后或許還可以根據需要增設工科、理科。 毫無疑問朱由榔會繼續出任皇明大學的校長,以此來增加皇族的影響力。 皇明軍校的目的是培養高精專人才,以此來逐步填補大明此部分的空白。 至于皇明大學何時能夠替代科舉朱由榔還不敢說。 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也許需要五十年。 但總歸會有那一天。 如果朱由榔看不到那一天,他的兒子可以。 如果他的兒子不行,他的孫子也可以。 皇明要想不陷入歷朝歷代的怪圈,就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自己革新改革。 “陛下,晉王求見。” 朱由榔正自批閱著奏疏,韓淼在他身旁恭敬的說道。 “傳他覲見吧。” 朱由榔現在已經習慣了這種高效的辦公模式。 相較于大朝會,這種有根據的召集臣子的模式效率更高。 一事一辦,不會為了開會而開會。 不久李定國便來到乾清宮,對朱由榔行了臣禮之后被朱由榔賜座。 “晉王此來所為何事?” 朱由榔和聲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