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知是立功心切證明自己,還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慶陽王馮雙禮在和白文選大吵一架后毅然選擇帶兵北上攻打漢中。 整個保寧府被李國英洗劫一空,馮雙禮發誓要讓李國英加倍償還。 只是馮雙禮能夠直接調動的兵馬只有一萬五千人,這個兵力并不算多。 但馮雙禮似乎很有信心。 兵力少意味著要帶的糧食也少。 且攻打漢中需要走很多山路。 若是帶太多人反而不方便。 白文選沒有勸的意思,沐天波是勸了但勸不動。 最終馮雙禮帶了三個月的糧食離開了成都。 行過保寧時一路上馮雙禮見到了不少流民給力文學網 今年本來收成應該不錯,被李國英這么一攪和整個保寧府的百姓怕是都吃不上飯了。 可以預見的是近期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民從保寧府涌向成都。 這些馮雙禮就管不了了,賑災是沐天波該做的工作。 他要做的就是痛打一頓李國英,最好能夠光復漢中。 只要打下了漢中,對四川明軍來說可以說是重大利好。 占據漢中之后明軍進可攻退可守,完 全主動不會有任何風險。 原本馮雙禮還覺得李國英有點東西,但經過一場大戰后他發現李國英只是徒有虛名。 這些綠營兵的戰斗力也只比山賊高出一些,跟他麾下的這一支老兵完 全就沒有可比性。 這次攻打漢中,馮雙禮不說十拿九穩,七成的勝算還是有的。 拿下漢中之后給陛下報捷,陛下應該會大喜的吧? “軍爺,軍爺給點糧食吃吃吧。我阿爺要餓死了。” 幾百個災民堵住了道路,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上前哀求道。 馮雙禮并不是鐵石心腸的人,見此景象便吩咐親兵拿出一些糧食來分給災民。 只是他不能拿出來太多糧食,否則軍隊的糧食就沒有保證了。 幾百個災民他能夠分的起,幾千個,幾萬呢? 馮雙禮本就是農民軍出身,對于老百姓極為同情。 他十分清楚一個治世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有多么重要。 太平年景或許不能讓所有人吃飽,卻能夠保證大部分百姓不會餓死。 若是像現在這種戰亂紛爭的時候,餓死人實在是太正常了。更不用說還有易子而食的慘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