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他們卻不打算在江西地界上多做停留,只是借個道而已。 這有點像當年清軍從薊州破口入寇,并沒有在京畿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南下山東劫掠。 古代的這些城池其實彼此之間的聯系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緊致,城與城之間是大片的曠野,關系很是松散。 但這種長驅深入的行軍也是有很大風險的,首先需要確保行軍速度夠快,還要保證能夠在戰斗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不然敵軍若是合圍幾乎沒有逃出升天的可能。 尚可喜和耿繼茂之所以會這么自信,就是因為他們確信明軍主力已經北上。靠著這些守軍根本威脅不到他們。 他們即便不能夠拿下南京震動天下,至少全身而退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他們卻不料朱由榔已經布下了一張天羅地網,等著他們自投羅網。 ... ... 朱由榔對這場大戰的準備還是很充分的。因為他想要畢其功于一役,不想再拖下去了。鄭成功、李定國兩部作為應戰主力分別對上的是耿繼茂和尚可喜。 這當然不是一拍腦袋做出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 因為二人對于福建和廣東分別很是熟悉。 鄭成功就不用說了,當年鄭芝龍是福建有名的大海賊,投誠之后被朝廷授予了總兵之職。 之后鄭家便在福建盤根錯節下來。可以說鄭成功從日本回到大明后整個少年、青年時期都是在福建度過的。 雖然他后來去南京國子監做監生,但那也就是一兩年的時間,和在福建的時間是完全不能比的。 在這支明軍之中,若論對福建的熟悉程度,鄭成功如果說第二,那么根本沒人敢說第一。 再加上施瑯投靠了耿繼茂,以鄭成功跟施瑯的深仇大恨,朱由榔根本不用擔心鄭成功不出力。 至于李定國嘛,當年他進攻廣東可謂是領兵歷史上唯一的黑點了。 當年明軍勢如破竹,李定國也率部攻打廣東,當時他聲名顯赫可謂是戰神附體,明軍也很自信能夠拿下廣東。 但在攻打肇慶時明軍遭遇了慘敗,李定國不得不狼狽撤回貴州。 此戰明軍元氣大傷,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從此之后明軍基本上喪失了主動出擊的實力,只能被動的龜縮防守在西南,等著清軍攻出來。 但偏偏洪承疇這個老狐貍不攻,而是選擇圍和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