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是施瑯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戰場之上的局勢瞬息萬變,也許一個微小的變化就能徹底改變走向。 目前的情況明軍雖然占優,但肯定沒有到一邊倒的程度。 施瑯擔心的是一旦轉變為一邊倒,他就來不及再做選擇了。 按下這些且不表,卻說李來亨率部沖入敵陣之中,一時間卻是殺紅了眼。 自打江西之戰后他許久沒有打過這么酣暢淋漓的大戰了。 雖說鳳陽等府也是他率部拿下的,但那些清軍綠營們實在不堪一擊,有的甚至不做抵抗就投降了。 這讓李來亨大失所望,覺得很不過癮。 誠然從大局來講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理想的結果,但李來亨就是覺得不過癮。 現在好了,他終于得到了機會發泄,可以好好釋放一下情緒了。 這一切自然得感謝皇帝陛下。 如果不是陛下給他這個機會,充分的信任他,現在李來亨怕還是在南直隸訓練新兵蛋子呢。 仗是一場一場打的,優勢是累積出來的。 所以李來亨并沒有盲目的去展望北伐的事情,而是著眼于當下,先把這一仗打好。 三堵墻沖鋒是老闖營的拿手好戲,強調的便是騎兵之間相互的信任。 畢竟這種密集沖鋒下,騎手們沒有任何的空間做出調整。 要么是碾壓式的一場大勝,要么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慘敗。 這種壓迫性的打法會給對手強大的心理壓力,犯一些平日里不經常犯的錯誤。 而對李來亨來說,只要有一個口子,哪怕再細小他也能夠抓住并無限擴大。 “殺虜報國!為了大明,為了陛下!” 明軍氣勢如虹,如同錢塘江的大潮一般洶涌。 而清兵們就像是面對大潮的岸石,一臉的茫然無措,被拍了個七零八落。 一時間他們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氣勢蕩然無存,個個丟盔棄甲抱頭鼠竄。 明軍實在太可怕了,眼瞅著他們用槍尖挑起人再狠狠甩出去誰能頂得住?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