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要么選擇背水一戰,要么趁著吳三桂的大軍還沒抵達直接跑路。 如果跑路的話趙良棟更傾向于逃往廣西。 畢竟他如果逃到北方沒有背景的情況下很可能被隨意拿捏。 而廣西就不一樣了。 廣西現在算是飛地,朝廷根本指揮不動。 誰的拳頭硬誰的話便是道理。 趙良棟的兵力雖然比不了吳三桂這樣的大軍閥,但和廣西的小頭目們掰掰手腕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再加上廣西鄰海,情況如果實在不妙趙良棟還可以直接浮海出逃,可以說是留了一條退路。 仔細分析了一番利弊得失,趙良棟覺得逃往廣西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既然已經決定了自然不應該再有任何的猶豫。 趙良棟當即下令,把城中所有的糧食全部帶走,然后一把火燒了城門。 雖然他得走,也要惡心吳三桂一把。 趕在吳三桂大軍抵達前匆匆撤離,趙良棟回望了一眼貴州的城門。 還別說在貴州待的這幾年是他這輩子最舒服的一段時間。 這其中固然有恩師洪承疇在身邊的緣故,也和趙良棟手握大權享受到土皇帝一般的快活有關。 一旦嘗到了甜頭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嘗試。 這也是趙良棟不愿意北上的原因。 到了廣西他可以繼續做土皇帝,只要實力夠強或許可以把割據的局勢維持下去很久。 至于未來的事誰也說不好,誰也不能保證。 趙良棟只希望可以做到今朝有酒今朝醉,他死后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趙良棟單手攥著馬韁,另一只拳頭緊緊攥起心中暗暗發誓道:吳三桂,終有一日我要讓你付出代價!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