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此一來李定國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李定國下令攻城那就是不敬太祖皇帝,對大明不忠,亂臣賊子之心昭然若揭。 如果李定國猶豫了最后不選擇進攻,那也是很尷尬的,因為如此一來就說明他畏懼敵人,不敢應戰。 無論是哪種,明廷的言官們都不會放過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參上李定國一本。 他們本就看不起賊寇出身的李定國。只是因為近來李定國屢立戰功他們找不到機會彈劾罷了。 一旦讓他們找到幾乎,定會毫不猶豫的開噴。 出身這種東西有時候就是這么的玄妙。 讀書人瞧不起泥腿子,這是深深刻在骨頭里面的,即便再掩飾也掩飾不住。 李定國能夠走到今天除了他個人的努力,和天子的信任也分不開。 一旦失去了天子的信任,李定國會何去何從那就不好說了。 但這一切美好的假設在這一刻戛然而止。 李國英的所有算計都是建立在雙方勢均力敵的基礎上的。 或者說清軍稍稍處于劣勢的情況下。 但如今卻是李定國或者說明軍處于絕對的優勢。 面對地震過后,數處城墻坍圮的漢中城,李定國怕是只用勾勾手指就能拿下吧? 這時候壓力就到了李國英的這邊。 他當然還可以按照原計劃把朱元璋的畫像掛在城頭上。 但李定國看到如此殘破的城池難道還能忍的下去? 萬一李定國不吃這一套真的下令攻城怎么辦?李國英豈不是只能洗干凈脖子等死了? 天下人都知道李定國是個狠角色,一旦落入李定國的手中就不要奢求全尸了。斬首那都是輕的,很可能會被凌遲處死。 李國英不敢去賭,要知道這可意味著他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 要是賭輸了那可就全完了。 當然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李國英還有退路。 如果他選擇放棄漢中退守關中的話至少眼前的問題解決了。 丟的無非只是一座漢中城,但主力軍隊卻是得以保全。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