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李定國拿下漢中后不久,漢中的百姓們便在當地縉紳的帶領下給李定國修了生祠。 給活人修建生祠的做法雖然已有先例,但卻不是什么好兆頭。 比如天啟朝大名鼎鼎的大太監魏忠賢。 結果崇禎一登基就把魏忠賢給收拾了。 大概就是因為魏忠賢風頭太盛,不懂得收斂鋒芒。 李定國得知此事后立即與當地縉紳交涉,要求他們將生祠拆除。 這哪里是在幫他,分明就是在害他啊。 李定國不是一個矯情的人,但就目前而言,鋒芒太露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他刻意低調,誰曾想百姓們卻不允許,真是叫他哭笑不得。 這件事李定國還準備專門寫一份奏疏跟天子解釋。 雖然存在越解釋越亂的可能,但這個態度還是要表的,這證明他李定國心里坦蕩蕩,不存在任何藏私的可能。 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言官們的態度。 李定國一直以來跟文官們的關系處的還不錯。 但那是在昆明的時候了。 如今隨著天子遷都南京,文官階層集體起勢,是否看不起李定國這個泥腿子出身的丘八可不好說。 李定國只能盡量做好能做的事情,只要天子信任他,文官們便是噴的再起勁,應該也只是徒勞。 與此同時,李定國也在積極籌劃進攻關中的事宜。 由漢中進攻關中其實道路的選擇并不多。 諸葛丞相已經把路都給他探好了,李定國只要順著諸葛亮的路往前走就是。 李定國在意的是細節。 他本就是陜地人,對于陜地的了解程度絲毫不在李國英之下。 經過漢中之戰,李國英吃了大虧。 他肯定不敢再主動出擊了,龜縮防守是一定的。 但如果李國英在通往關中的深山要道里派一些士兵駐守,恐怕李定國部會遇到不小的麻煩。 因為這些地方都是險要之地,不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至少會讓明軍損失慘重。 而李定國希望以盡量小的代價拿下關中,自然是要把傷亡人數降到最低的。 是以李定國決定派出斥候先到秦嶺山里,和當地的老鄉們搞好關系,詢問有沒有可能抄小路繞過相對而言的大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