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中的山路十分難走,李定國專門請了當地的獵戶做向導,饒是如此大軍行進的仍然很艱難。 都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可這漢中往關中走的路也不好走啊。 李定國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陜地人,李定國沒少往來兩地之間。 但是作為統帥獨領大軍,經由漢中進攻關中這還是頭一遭。 一開始還好,只是道路難走。 但走著走著李定國發現在這崎嶇的山間小路上卡著不少戍堡。 戍堡并不大,最多也就能容納百十來人,但明軍要想拿下并不容易。 尤其是行到一處峽谷時李定國徹底犯了難。 連接峽谷的是一座木吊橋,吊橋的寬度并不寬,最多也就是能夠讓幾人并排前行。 而橋的對面有一座戍堡,清軍只要死死的卡住出口,明軍就很難突破封鎖。 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 但是再難這橋明軍也是得過的。因為據帶路的獵戶說,雖然有山間小徑可以通行,但不可能大規模行軍。糧草輜重也不可能走那小道運送。 這座吊橋是明軍唯一的選擇,明軍是進也得進,不進也得進。 李定國當即和部下們商議起具體計劃來。 白文軒建議用火炮轟。這個方案直接就被李定國排除了。 首先,明軍雖然有火炮,但十分珍貴。鉛彈更是打一個少一個。 浪費在這種地方不值得。 其次,火炮炮轟很容易誤傷到吊橋。 一炮下去吊橋可能會直接坍塌。這可不是李定國想要看到的。 再就是把清軍逼急了,他們完全可以割斷繩索毀掉吊橋。 這樣明軍的努力也都白費了。 所以明軍一定不能強攻,至少在有絕對的把握前不能強攻。 又聽了幾名將領的意見,李定國都不是很滿意。 他搖了搖頭道:“能不能兵分兩路。一部分抄小路到后方,一部分在正面佯攻。這樣等到摸到后方的軍隊動手,我們就可以兩面夾擊拿下吊橋。” 李定國的計謀讓眾將眼前一亮。 不愧是晉王殿下啊,謀略真的異于常人。 清軍以為他們要使蠻力,偏偏他們使的是巧力。 神不知鬼不覺的走到清軍背后捅上一刀,簡直不要太爽。 見眾將紛紛贊同,李定國滿意的點了點頭。 “既如此何人愿領兵前往?” 他掃了一眼眾將,見眾人眼觀鼻鼻觀心,心中不由得有些惱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