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果不其然,清兵們見勢不妙兜頭就是一陣箭雨。 弓箭的射程有限,箭矢射過吊橋后力道已經泄掉了大半,對明軍自然也構不成什么威脅。 但這卻是一種無聲的示威,顯然是在警告李定國和明軍不要輕舉妄動,因為清軍隨時可以讓他們跌落深淵,萬劫不復。 李定國立即命人予以還擊。 這個時候還不是總攻決戰的時候,但氣勢不能輸。 就你能射箭? 比射箭,明軍可沒有虛過誰。 明軍弓箭手們立時彎弓搭箭,也不用瞄準,就朝著對面仰射。 雙方你來我往,互相示威了一番。 橋對面的趙無畏見狀愁眉緊鎖。 明軍怎么如此反常啊。 陣仗搞得這么大,但卻是遲遲不肯沖鋒,這是為啥? 明軍好像一直在拖,一直在等。 難道說明軍還有后手? 這種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李定國真的準備了后手,而趙無畏沒有提前意識到,那最后肯定坑的還是他自己。 趙無畏深吸了一口氣,命孫芒派人四處查看一番,看看有沒有明軍的特殊布置。 ... ... 就是現在! 就在天色漸暗未暗,漸黑未黑之時白文選下令發起進攻。 之所以等到現在,是因為天色昏暗下清軍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他們。 只要清軍反應不過來,他們就可以盡可能的靠近戍堡。 他們有人數的優勢,從背面突擊地形上也不處于絕對的劣勢,只要近了身斷然沒有打不過的道理。 白文選正是篤定了這一點才會憋到現在。 明軍蓄力已久,沖鋒的速度自然很快。 雖然在沖到一半的時候被清軍發現,但明軍將士們沒有一個停下腳步。 倉惶之間清兵們搭箭亂射。 但因為動作變形,射出的箭矢綿軟無力,絲毫對明軍構不成威脅。 眼瞅著白文選統率的軍隊就要沖到近前,趙無畏連忙命人緊閉戍堡大門。 戍堡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其內里防御十分完備,只要不被破口守上十天半日也不是沒有可能。 此刻已經沒有人顧得去砍吊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