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因為見鄉親們的熱情太高,每時每刻都有來投靠王師的村民、百姓。 為了給大伙兒一個機會,也讓募兵有規則一些,便定下了在武功縣募兵的規矩。 事實上,明軍也是前不久才剛剛拿下武功縣的。 在嘗試性的進攻西安無果之后,李定國并沒有戀戰,而是選擇調轉了方向先去進攻武功、乾州、興平等縣城。 作為西安府下轄縣,武功與乾州、興平等地一起構成了西安的西南大門,雖然不似咸陽離府城那么近,但重要性也是很高的。 李定國深知這一點,所以在拿下武功后選擇休整一段時間,在讓將士們獲得休息的同時也盡可能的宣傳王師。 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關中的百姓用不了多久就都知道王師已經打進來了,他們肯定會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明軍。 不一定是要只身從軍,但肯定會對明軍的北伐有幫助。 說來也好笑,李定國沒有一口氣拿下西安府城的原因不是明軍的戰斗力出現了什么問題,也不是將士們不肯用命,而是李國英這廝把太祖皇帝的畫像拿了出來掛在了西安城頭。 這可謂是一出毒計。 李定國如果不顧一切的下令進攻,就會中了李國英的奸計。屆時只要御史言官們抓住不放彈劾他一番,后果直是不堪設想。 李定國不能冒這個險,因為他肩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前途,還有他的下屬。 他要對老西營弟兄們的前程負責! 為此他不惜和白文選起了爭執,并將對朝廷出言不遜的白文選打了軍棍以儆效尤。 既然不能強攻,那就穩一手。 求穩總不會是壞事。 一旦把西安府城變成一座孤城,李國英的心態肯定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現在李國英還叫囂的出來,如果他沒了支援和退路,看他還能笑得出來嗎。 屆時恐怕是李國英哭著喊著要投降了吧? 李定國有的是時間,他并不著急。 他可以一座一座縣城的打過去,直到把西安府城團團圍住。 他要親眼看著李國英負荊請罪,跪在他的面前乞求原諒。 時隔多年之后再次回到陜西關中,李定國的心情可謂是感慨萬千。 當初張獻忠起兵反明,是因為實在活不下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