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李來亨最終決定兵分兩路。 一路前去潼關配合李定國把陜西清軍余部拍死,剩下一路則直接北上進軍山西。 開玩笑,山西如今兵力空虛,這個時候不上更待何時? 趁你病要你命,絕不是說說玩的。 至于人員分配嘛,李來亨還是頗費了一番腦筋。 首先前去潼關的領兵將領官位不能太低,至少也得是個國公級別的,不然跟李定國的身份不對等。 好歹李定國也是當今天子的御賜親王,若是讓一個侯爵、伯爵前去配合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了。 其次呢,李來亨也不想前去潼關的軍隊太多。 畢竟李國英已經是強弩之末,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風浪了。 如果前去的軍隊太多浪費不說,也會影響到李來亨進攻山西的計劃。 畢竟相比較于陜西,山西的清軍還是有些抵抗能力的。 五六萬人雖說不算太多,但要是擰成了一股繩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最終經過商議,李來亨決定由劉體純前去潼關配合李定國完成致命一擊。 大概是因為劉體純資歷老,比較容易讓李定國信服。 當然李來亨還存個了個心思,那就是把劉興明帶在他的身邊。 這樣劉體純不在也管不了許多,李來亨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用劉興明了。 對此劉體純也沒有反對,畢竟這是夔東軍一致的意見。 商定之后雙方各自按照計劃朝向行去,定要在此戰中將夔東軍的利益爭取到極致。 ... ... 從陜州過平陸,一路向北便是夏縣。 李來亨率領大軍抵達縣城時發現這座縣城十分殘破,顯然剛剛經歷過戰事。 他第一時間命人前去叫門,知縣立即帶著縣中官員打開城門出城投降。 李來亨不曾想對方會投降的這么痛快,便上前去詢問。 這一問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夏縣剛剛經歷了一場兵禍。 這一代最大的土匪射塌天前來攻城,夏縣縣令劉巍率領幾百名士兵和衙役拼死抵擋,死傷數百人,但總算是守住了縣城。 聽聞明軍攻來,劉巍自知自己抵擋不住怕牽連城中百姓便率部投降了。 李來亨聽罷對這個劉縣令還是有些欽佩的。 看來也不是所有清廷授予的偽官都是一幫只知道撈取銀子的飯桶啊。 至少就目前看來,這個劉巍還是值得一用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