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閣老覺得如何?” 文安之沉吟片刻,和聲道:“回稟陛下老臣以為遷都事宜只要能夠保證陛下的安全可以立即展開。” “好!” 朱由榔等的就是這句話,果然還是文安之懂他啊。 姜還是老的辣,這一點張煌言確實差了文安之不少。 要想什么都周全往往什么都周全不了。 何況以現在的形勢基本上已經穩如泰山了。 朱由榔實在不知道張煌言還在擔心什么。 “張閣老朕的意思是盡快準備遷都事宜吧。最好在十日內可以起駕。” “這么快?” 張煌言直是吃了一驚。但話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 “臣失態了。” “無妨。” 朱由榔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和聲道:“朕其實在意的是能夠早些抵達京師,也好拜謁歷代帝陵。” “原來陛下是有如此想法,臣慚愧。” 張煌言確實沒有考慮到這點,畢竟十三陵在京畿。身為大明天子如果不能在京畿已經光復的情況下前去拜謁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這就和當初天子在南京光復之后急著拜謁孝陵是一個道理。 “不過臣還是有一點擔心。畢竟朝廷運轉都在南京,如果陛下遷都怕是一時間容易造成百官不適應啊。” 其實張煌言說的已經很委婉了,百官倒在其次,張煌言擔心的是沒了天子坐鎮,這些南京官員會心慌啊。 畢竟大明一直都是兩京制,說白了是兩套官員班底。 南京的官員基本就是備選,皇帝陛下這么一遷都,那么有多少南京的官員可以跟著去京師? 剩下的是留在南京做備胎還是有其他什么安排? 這些皇帝陛下不挑明了,群臣肯定不能心安啊。 朱由榔也不傻,自然知道他話里有話。 “張閣老放心,朕會留下太子監國。” 朱由榔這一句話也是給張煌言以及朝中百官吃下一顆定心丸。 畢竟太子是皇儲,是大明皇位的法定繼承人。 有太子坐鎮南京這些朝臣心里多少舒服一些。 其實朱由榔也沒有要大換血的意思。 畢竟京師剛剛光復,朱由榔又要遷都,維持穩定是首要需要做的事情。 若是連穩定都維持不了,亂象頻出還談什么治世盛世,還談什么文治武功。 “陛下英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