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塔山之戰(zhàn)分兵后,李定國和夔東諸部負責進攻錦州。 而鄭成功則負責拿下杏山、松山等地。 雙方各司其職,各有各的任務。 李定國自然不希望落到鄭成功的后面,故而一直采取的是急行軍。 用了幾日的時間,明軍便來到了大興堡附近。 說是一座戍堡,其實大興堡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兵力都完全擔的起城池的稱號。 有了塔山之戰(zhàn)失敗的經(jīng)驗,清軍這次說什么也不敢搞出城野戰(zhàn)了。 他們老老實實的龜縮在大興堡內(nèi),等著明軍來攻。 這也正常,清軍勇了一次發(fā)現(xiàn)不對勁,自然是采取最為保守的方式。 保守的方式雖然是慢性死亡,但總比直接撞柱子強。 而且他們也未必守不住。守住最好,守不住就罷了。 對清軍來說,肯定不會虧。 對李定國而言,自然是想出一個能夠最小代價拿下大興堡的方法。 戰(zhàn)爭打到這個地步,雙方對對方的套路可謂是十分了解了。 無非是怎么利用現(xiàn)有資源將利益最大化。 李定國第一時間找來李來亨等人商議,希望能夠得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與其他城池不同的是,大興堡只開有兩處城門。 明軍如果要攻打的話,也只能從這兩處來攻。 這對清軍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他們本就兵力很少,守兩處城門絕對要比守四處城門好。 但對明軍來說,這就意味著他們要集中兵力拿下一處城門難度增長了不少。 以巧取勝還是集中力量強攻,這確實是困擾他們的一大難題。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