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jīng)過數(shù)日的顛簸后,朱由榔所率親征大軍已經(jīng)正式出了山海關。 這意味著他們踏入了遼東的土地。 遼東,遼東! 朱由榔的心情十分之激動。 遼東,我終于來了。 雖說寧錦一代已經(jīng)都在明軍手中,但為了保險起見,朱由榔還是被拱衛(wèi)在大軍的正中心。 不管韃子從哪個方向進攻,天子的安全都是有保證的。 朱由榔已經(jīng)迫不及待要去錦州和李定國、鄭成功匯合了,所以下令急行軍。 除了必須的休息外,行軍速度不能受到任何的影響。 王賀年自然是將這一點貫徹到了極致。 每日行軍數(shù)十里,可謂將速度把握到了極致。 就連皇帝陛下都紆尊降貴改為騎馬。 當然皇帝陛下騎馬的技術很不錯,即便在軍隊中也是處于中上的存在。 從山海關到寧遠明軍并沒有用多久,從寧遠到錦州也就是數(shù)日的工夫。 “陛下,前面就是錦州城了。” 王賀年十分恭敬的向朱由榔稟報道。 在王賀年看來,天子是他絕對不能對不起的人。 作為大明帝國的絕對掌舵人,天子對大明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 可以說沒有天子就沒有大明的今天。 王賀年還清楚的記得當年明軍被困在西南一隅之地,一次又一次的被清軍圍剿時的情景。 要不是皇帝陛下當機立斷,揮師攻打重慶打開了局面,當時的大明朝廷已經(jīng)是垂死之局。 可以說皇帝陛下對大明是再造之功,比起太祖、成祖也絲毫不予多讓。 “好,今夜之前趕到錦州吧。朕不想在野外過夜了。” 朱由榔畢竟是快四十歲的人了,精力不比年輕人。 這一路舟車勞頓,他確實感到十分的疲憊。 能夠在城里安安穩(wěn)穩(wěn)的洗個熱水澡,睡個安穩(wěn)覺才是最重要的。 “遵旨!” … … “晉王殿下,皇帝陛下就要抵達錦州城了。” “好,快快隨本王出去接駕。” 李定國得知天子即將來到錦州,立即領了心腹前往城外。 與次同時,鄭成功及其心腹,夔東軍諸將以及趙旭、李石頭等人皆是率部出城迎駕。 朱由榔在一眾人等的簇擁下來到城外時看到了一眾熟悉的面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