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定國是一個雷厲風行的性格,任何事都是說干就干。 只用了不到半個月他就把武威城附近的馬賊全部蕩平。 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事情,武威總兵直呼神武。 在他的印象中,武威附近的匪患已經困擾了這一地區(qū)很久了,甚至在他上任前就是這樣。 這么多年了一直沒有人能解決,沒想到晉王一來就手到擒來了。 這真的只能用能力差距來解釋了。 對武威城來說這等于是天大的喜事,這樣一來武威總兵也算是立下了大功一件,升遷指日可待。 是以他替李定國的大軍補充了足夠了糧草,然后畢恭畢敬的把李定國送出了武威界。 … …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開端,繼續(xù)往西走便到了張掖。 張掖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論是哪一地區(qū)的勢力都想要牢牢的把其控制在手中。 好在如今張掖還是在明軍手中的,只有在出了嘉峪關之后明軍才會徹底失控。 只是在剛剛抵達張掖之后李定國就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晉王殿下,張掖遭到了百年一遇的蝗災,糧食都被蝗蟲啃食干凈了,百姓們沒有糧食吃,府庫存糧也已經見了底,真的是太難了。” 張掖知府第一時間就向李定國稟報道。 倒不是他存心哭窮而是真的很窮。 “怎么會這樣,哎拿出一些糧食吧。” 李定國沉聲道:“把糧食分配給災民。雖然不多但可以救命。” 倒不是李定國同情心泛濫,而是糧食確實還有剩余。 朝廷撥給的糧食本就充足。加上武威總兵又送上了一批,這下可以說是富余了。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能夠救人性命這種事情李定國還是希望去做的。 “本王還聽說蝗蟲可以炸來吃。便命大軍捕捉蝗蟲吧。蝗蟲吃了百姓口糧,本王便吃了它們。” 李定國決定帶頭吃蟲其實就是一種表態(tài)。 他要帶頭向蝗蟲宣戰(zhàn),也希望百姓們可以有勇氣和蝗蟲戰(zhàn)斗。 蝗蟲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