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卻說堯勒瓦斯馬不停蹄的率部趕到了喀什噶爾,抵達他的地盤之后堯勒瓦斯才算是松了一口氣。 一路上他之所以都在趕路,就是怕遇到追兵。 畢竟明軍的心思沒有人琢磨的透,準噶爾人更是恨他們入骨。 這個分寸稍稍拿捏不住就會出大的問題。 好在他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明軍并沒有追擊。 而目前葉爾羌汗國內部應該也不會爆發大的爭斗。 畢竟他的父汗很清楚這個時候搞內戰會令其他部族占到便宜。這絕對是他不想看到的。 所以即便忍氣吞聲,也必須把這口氣咽下去。 回到喀什噶爾之后的堯勒瓦斯立即下令開始大規模的征兵。 見識過明軍實力后他更加清楚雙方之間的差距。 只有盡可能的把兵力補充上來,才能有一戰之力。 這樣真的打起仗來才不會處于被動的局面。 喀什噶爾并非只是喀什噶爾這座城,而是包括了喀什噶爾在內的一眾地區。 目前看來,征集五萬軍隊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如果要竭澤而漁的話,征集十萬軍隊也不是不可能。 堯勒瓦斯當然是不想竭澤而漁的。 他是真真正正的把喀什噶爾當做自己的根基地盤來發展,所以一切都要慢慢來,急不得的。 所以堯勒瓦斯準備發展至少五萬的預備軍隊。 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實力。 接下來的操作就是坐山觀虎斗。 只要他沉得住氣,打起來的就是父汗和明軍以及準噶爾。 … … 這些時日雖然待在準噶爾王都,但李定國一直沒閑著。 他令人暗中偵查打探準噶爾的情報,盡可能的做到知己知彼。 雖然眼下不一定打的起來,但一旦打起來他就能立即先發制人。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李定國發現準噶爾的實力并不弱。 之前之所以被葉爾羌軍隊打的出不了城很是狼狽,一方面是因為準噶爾之前沒有絲毫的準備,可以說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