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僧格跟噶爾丹正自考慮如何提起,不料李定國突然發(fā)難。 李定國主動找到他們,提出要在西域建立都護府,位置就選擇在原葉爾羌王都一代。 這個條件僧格怎么可能接受? 都護府?那不就等于西域是被大明直接管轄了嗎? 好不容易僧格才把葉爾羌吞并,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再吐出去,這也太扯了。 所以僧格就和李定國開始了交涉,并不是討價還價,而是徑直表明希望明軍離開西域。 此舉徹底惹惱了李定國,畢竟他本來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和僧格談的,沒有想到僧格態(tài)度如此強硬,竟然是油鹽不進。 這簡直就是在打李定國的臉。 打李定國的臉就算了,李定國可是代表了大明朝廷。這豈不是說他們在打朝廷的臉,打陛下的臉? 這是李定國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李定國好言好語和僧格商議,結(jié)果熱臉貼了冷屁股,他自然不想再跟僧格廢話,準備直接開干。 先下手為強,趁著準噶爾人沒有準備發(fā)難,明軍至少可以占據(jù)主動。 說干就干,李定國下令之后,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等將領(lǐng)紛紛行動起來。 他們本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此刻正好向準噶爾人撒去。 僧格想到過千萬種理由,就是沒有想到明軍敢直接開干。 倉皇之際他連忙組織人手反擊。 只是準噶爾人失去先手的機會,又是倉促應戰(zhàn),所以打起來節(jié)節(jié)敗退。 夔東軍諸將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率部卡住要沖,占據(jù)了絕對的優(yōu)勢。 僧格眼瞅著繼續(xù)打下去占不到任何優(yōu)勢,只得下令撤離。 可惜葉爾羌王都的座椅屁股還沒坐熱,就得給別人挪位置,別提有多窩囊了。 噶爾丹更是追悔莫及,早知道明軍會動手,卻沒想到會這么快。 要是早做應對,應該也不會是這么狼狽的下場。 但現(xiàn)在后悔顯然已經(jīng)沒用了,只能盡可能的保存實力以求卷土重來。 他們和明軍的戰(zhàn)爭才剛剛開始。 …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