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昨日朱由榔接到了一封從西域發來的急奏。 急奏是李定國發的,但卻并不是報捷,而是一封陳書。 李定國在奏報中提出,希望以朝廷的名義大規模的向西域移民。 理由李定國給的很足,僅僅靠二十萬大軍在西域駐扎,也許可以一時震的住蠻夷,但一旦這支軍隊主力老了,立刻就會被蠻夷卷土重來,就如死灰復燃一般。 只有通過不斷把漢家兒郎移民到西域,在那里扎下根來才能真的有統治力。 換言之,朝廷在西南不還是改土歸流了嗎? 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不可能放任土司世襲罔替的綿延下去,那不成了所謂的國中之國了嗎? 所以才有了萬歷三大征之征討楊應龍。 如今西域的局面要更棘手。 畢竟西域已經被異族統治了幾百年,幾百年間漢文化幾乎在西域沒有任何的影響力。 這出現了很大的斷層。 要想把斷層修復并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完成的。 或許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 這就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才能完成。 換言之大規模向西域移民的效果不會當時就出現,但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當然這就需要朝廷下定很大的決心。畢竟諸如湖廣填四川這樣的事情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若非下定決心,基本上很難成行。 如今等于李定國提出了方案,把難題擺到了朱由榔的面前。 如何決斷就看朱由榔的了,畢竟他是大明天子,沒有人能夠代替他做決定。 本能告訴朱由榔,大規模向西域移民絕對是利大于弊的。 只是可能前往西域開墾的移民本身不太情愿。 畢竟漢家兒郎骨子里是有著很強的鄉土情結的,輕易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鄉。 許多人一輩子去過的最遠地方就是縣城,有的人甚至連縣城都沒去過。 一下子讓他們不遠萬里去到他們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作為朝廷總該給出一些好處和甜頭。 畢竟只有這些人心安,愿意在西域繼續待下去,才能把這個政策執行下去。 政策是政策,要想落地,還是離不開人的執行。 朱由榔當即召見了張煌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