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興明慘敗這件事多少給李定國提了個醒。 那就是一定不能輕敵。 再怎么說準噶爾人也是西域的一大強盛勢力。 能夠在被動的情況下和葉爾羌人打個平手,絕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如今葉爾羌敗亡,準噶爾便是西域最強的存在。 他們怎么可能料不到明軍的想法,明軍又如何可能容得下準噶爾的存在。 雙方本就是不死不休的關系,這一點是早就決定好的了。 不可能輕易的被改變。 之前的連勝讓明軍麻痹大意了,這導致之后劉興明率領五千士兵就要去阻擊進攻的準噶爾部。 事實上那個時候劉興明根本就不知道準噶爾有多少人。 這直接導致了最后劉興明的慘敗。 事后仔細分析一波就可以知道實際上劉興明他們的慘敗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不那么的麻痹大意,不那么的狂妄,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如果能夠及時的從失誤之中汲取經驗,還是可以彌補之前的過錯的。 當然,李定國有些話不能直接說,點到為止就好。 他也得考慮這些將領的自尊心。 不然一旦他們集體崩潰,李定國就會陷入到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 身為統兵主帥,就是如此的尷尬,既不能表現的過于激進,也不能太過柔和。 其平衡的拿捏十分講究。 當然,李定國會有信心可以治好這支軍隊,也相信西域最終會在大明的治下走向繁榮。只是這一切需要時間罷了。 ... ... 一場大勝過后,準噶爾人的自信心無疑得到了極大的增長。 僧格汗和噶爾丹第一時間擺開了慶功宴,犒賞有功將士。 對他們來說能夠戰勝明軍這樣一支不可戰勝的隊伍,無疑是十分不容易的。 從無到有的這個轉變也讓他們對未來的戰斗十分有信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