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封信是給到薩非帝國沙赫(波斯語皇帝)阿巴斯二世。 當然這封信會由翰林院方面精通波斯語的臣子進行翻譯,不過會保留朱由榔原汁原味的語氣。 另外,朱由榔會把這封信的漢語信件抄送一份,命人送給李定國。 李定國既然短時間內(nèi)不會回京,那就在西域好好的籌劃西進事宜。 跟打通絲綢之路比起來,捉拿僧格顯得是不值一提,最多也只是順帶完成的。 朱由榔相信李定國應該能夠分清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 經(jīng)過數(shù)個月的顛簸趕路,僧格終于抵達了伊斯坦布爾。 這座只在傳說中聽到過的名城真的如同傳說中那樣閃耀。 其實伊斯坦布爾還有一個名字叫君士坦丁堡。這是東羅馬帝國時期的首都所在地。 1453年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占,東羅馬帝國宣告滅亡。當時的奧斯曼蘇丹下令改名君士坦丁堡為伊斯坦布爾,自此奧斯曼帝國遷都于此。 君士坦丁堡之戰(zhàn)直接影響了今后兩百余年的格局,自此之后奧斯曼帝國飛速發(fā)展,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 許多小國對之聞風喪膽。 此前僧格也曾經(jīng)聽說過伊斯坦布爾的繁華,但今日親眼所見著實被驚訝的掉了下巴。 這座城池就像是鑲嵌在博斯普魯斯上的一顆明珠那樣璀璨奪目,這座城池的建筑極具特色,彼此之間沿著地勢而建,高度不一錯落有致,從上方俯瞰就像是中原農(nóng)耕文明的梯田一樣。 當然,最讓人震驚的還是托普卡帕宮。 自打穆罕默德二世時期開始修建,托普卡帕宮已經(jīng)作為奧斯曼蘇丹的皇宮長達兩百余年。 和一般的皇宮都是位于內(nèi)陸不同,托普卡帕宮就建在海岸線附近。 其矗立在金角灣上,俯瞰著馬爾馬拉海。 可以說托普卡帕宮就是伊斯坦布爾這座城池中位置最絕佳的所在。 僧格在表明來意后立即被責令把軍隊留在城外,只帶了十幾名親隨進入城中。 在抵達托普卡帕宮外時,這十幾名親隨也被勒令留在了宮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