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尤其是皇帝陛下曾經(jīng)提出的“文化認同”概念,李來亨認為很在理。 “嗯,所以我們和奧斯曼之間肯定要打一仗,就像是當年的大食帝國和大唐一樣。” 接話的是劉體純,在他看來當年大唐和大食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不論是誰贏了都會在接下里的擴張中占據(jù)先機。 河中其實就是一個中轉站,亦或者說是一個補給點。 誰把河中攥在手里誰就能占據(jù)絕對的主動。 如果當年高仙芝贏了,或許今后幾百年的歷史都會隨著改寫,西域也將牢牢的攥在中原王朝的手中。 可惜高仙芝輸了,大唐輸了。 這種情況下西域自然是穩(wěn)不住了。 要想守,絕不能死守,必須往外頂。 這一點相信李定國是明白的。 果不其然,李定國聞言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們和奧斯曼之間必有一戰(zhàn)。只不過現(xiàn)在我們攥著河中地區(qū)。所以補給問題不用太過擔心。只是我們對奧斯曼不是很了解。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所以本王還是希望能增加對奧斯曼的了解,不至于倉促應戰(zhàn)。” 李定國總結了一番之后沉聲道:“其實皇帝陛下的想法和本王的想法不謀而合。” “薩非帝國如果能夠合作好的話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助力。所以應該要有一人代表大明前去出使,不知誰愿意前往?” 終歸還是來了。 眾將面面相覷,畢竟他們對薩非帝國都不熟悉。 這種情況下前去出使自然是要承受極大的風險的。 李定國見眾人一下子不說話了心里有些惱怒。 畢竟都是領兵一方的大將,上陣殺敵都不怕,怎么一到這種事情上反倒是害怕了? 這說不過去啊。 便在眾人皆是沉默,情況有些尷尬時,劉興明挺身而出,主動請纓道:“殿下,我愿前往。” 李定國見狀直是感慨萬千。 關鍵時候還得看劉興明啊。 更讓李定國感動的是之前雖然迫于壓力李定國打了劉興明一頓板子,不過劉興明沒有任何的記恨他,反倒是一心為大明著想為朝廷著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