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算一算他離開西域已經有十天了。 本以為到達布哈拉汗國是很簡單的事情,不曾想還要穿過如此大的一片沙漠。 盛唐時期,中原人觸碰到的最遠地方就是河中地區了吧。 在那里他們和大食帝國的精銳展開了一場惡斗,最終因為藩屬國的反叛功虧一簣。 如今劉興明踏上了同樣的征途,只不過這一次他們卻是換了策略,決定先拉攏一個強力的盟友,再去和奧斯曼帝國死磕。 藩屬和盟友是不同的,藩屬能夠得到的利益有限,所以一旦對手給到一些甜頭,很可能就會納投名狀反叛。 但是盟友不同。 盟友是能夠得到切切實實利益的。 只要他們有的賺,就不會背叛大明,除非奧斯曼帝國給的好處更多,多到薩非帝國無非拒絕。 但劉興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熟讀了天子寫的那兩本書,他知道奧斯曼帝國和薩非帝國是世仇。 一百多年來,兩個帝國爭斗不斷,本質上還是擴張之后地盤的爭奪。 薩非帝國想要恢復波斯帝國極盛時期的榮光, 奧斯曼帝國則想成為大食帝國的繼承者。 雙方擴張之后不可避免的會起正面沖突。 而大明選擇和較為溫和的薩非帝國合作,就是奧斯曼帝國絕對不能容忍的。 他們非但要借此機會徹底打壓薩非帝國,還必定會給大明顏色瞧瞧。 其一直覬覦東方肥沃的土地,肯定想要一路打過來。 如果能夠順道把河中也收入囊中,奧斯曼帝國就幾乎真的能夠恢復到大食帝國極盛時期的領土。 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跟薩非帝國合作,這也是皇帝陛下和晉王殿下很有信心的原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點毋庸置疑。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