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興明成功返回薩非帝國所在的區域,這讓李定國懸著的一顆心得以落地。 老實講,每次都讓劉興明擔任如此艱難的任務,他心里很是過意不去。 但這種事情總得有人去做,即便劉興明不去做,別人也得去做。 所以李定國每次都力排眾議,讓經驗最為豐富的劉興明擔當此番重任。 皇帝陛下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李定國覺得很有道理。 既然劉興明能夠把任務完成的如此之好,他沒有理由不啟用劉興明啊。 明軍中能夠有如此一個人作為表率,也不枉李定國對劉興明的悉心培養。 當然,劉興明還帶回了一個好消息。 奧斯曼蘇丹被激怒了,決定再次進攻明軍與波斯人組成的聯軍。 事實上,李定國就是用了一記激將法,他篤定奧斯曼人一定會忍不住。 道理嘛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奧斯曼人這百余年來太順了,基本上都是打的勝仗,根本就沒有怎么輸過。 猛然遭遇如此一個慘敗,換做是誰都接受不了。 而且奧斯曼蘇丹又是好大喜功的性格,更加堅定了李定國的判斷。 他判斷劉興明此番前去,一定會讓奧斯曼人痛苦不已。 劉興明只是一個引子,讓奧斯曼人的狂妄、跋扈、自尊被狠狠的羞辱一番,讓他們意識到不能做鴕鳥把脖子插到沙子里。 李定國的目的達到了,劉興明任務完成的異常出色。 接下來就是商量如何迎戰奧斯曼軍隊了。 通過上一次的交手,其實李定國心中已經知道了個大概。 奧斯曼人之所以強橫,得益于他們的騎兵戰術。 奧斯曼人的祖上是突厥人,所以騎術十分了得,騎兵戰術被他們發揮到了極致。 要想克制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步兵陣。 這也是明軍最為擅長的領域。 通過常年和八旗交戰,李定國總結出了一整套十分實用的戰術。 具體來說就是你怕什么我就打什么,你不怕什么我就避開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