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鸚鵡嶺可以算是距離伊斯法罕最近的一處要沖了。 因為山嶺形狀酷似鸚鵡而得名。 當然,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細節,最重要的是明軍可以通過據守這里將奧斯曼軍隊截斷。 只要奧斯曼人首尾不能呼應,明軍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隨后李定國又把其余兩處地點布置好,分別由劉體純和袁宗第兩員猛將擔當主將。 至于李定國則領親軍居中調度,但凡任何一處地方需要援助,李定國都會第一時間趕到。 可以說整個計劃天衣無縫。 雖然明軍的絕對數量不如奧斯曼軍隊,但是通過這種合理的分割戰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還有波斯軍隊在后方支援。 雖然波斯軍隊的戰斗力遠遠不及明軍,但多個幫手多份力,李定國是肯定不會排斥波斯軍隊的。 劉興明聽罷之后心中隱隱透露出一股興奮感。 他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奧斯曼人決戰了。 ... ... 到哪里了? 鄭成功望著茫茫一片大海,眼神中滿是迷茫。 雖然他是海的兒子,但是從未來過如此遙遠的地方。 地圖上的太平洋不過是那么一灘,但是真的置身其中,才會感慨其浩瀚無垠。 接道甘輝的求援之后,鄭成功便在第一時間選擇了增援。 再怎么說他也跟甘輝是過命的交情,兩者的兄弟情義無需多言。 鄭成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甘輝獨自抵抗西班牙人的進攻。 只是在海上漂了這么久,鄭成功真的覺得有些疲乏。 這種感覺他這輩子一共只出現過兩次。 一次是他的父親鄭芝龍背叛隆武帝,投降清廷的時候。 那個時候的鄭成功萬念俱灰,覺得一切都崩塌了。 畢竟他的父親是自詡為漢臣的啊,那就一定要忠君愛國,為大明戰斗到最后一刻。 可是結果呢? 清軍一南下,他的父親就直接投降,翻臉比翻書還快。 好在鄭成功最后振作了起來,獨自拉了一套班底抗清,最終闖出了一些名堂,也算是洗刷了鄭家的屈辱。 第二次,是鄭成功和張煌言舉部進攻南京,發動長江之役的時候。 眼瞅著,眼瞅著就要拿下南京,但是最后功敗垂成。 那種巨大的落差感讓鄭成功很久都沒有調整好心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