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京師,紫禁城。 朱由榔這幾日一直茶飯不思。 工部的調(diào)查結果出來了,根據(jù)從各地走訪的情況來看,大明如今的工業(yè)基礎并不十分理想,要想搞工業(yè)革命還差點意思。 不過之前朱由榔推廣物理、化學等學科的作用已經(jīng)漸漸體現(xiàn)了出來。 至少從目前來看讀書人已經(jīng)接受了這兩項基礎科學。 當然他們不接受也沒辦法,朱由榔是規(guī)則的制定者。 而從一開始朱由榔就清楚的認識到要想讓讀書人低頭,就得打蛇打七寸。 大明讀書人的七寸在哪里?自然是科舉。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科舉就是讀書人的上升通道,是他們鯉魚躍龍門的唯一希望。 要想往上爬,就得科舉考出成績。 縣府院、鄉(xiāng)會殿這一層層的考下來,能夠脫穎而出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由榔沒有不看好這些讀書人的意思。但是大明眼下的情況,已經(jīng)不允許這些讀書人再死抱著八股文啃了。 即便圣人說的再有道理,也得開眼看世界啊。 既然這些讀書人不想自己改,那就朱由榔逼著他們改好了。 朱由榔在國子監(jiān)和各級官學推廣了物理、化學,有了試水經(jīng)驗之后,直接下旨將各級科舉中加入物理、化學專場考試。 考試結果與八股文一起綜合考量,得出名次。 這可謂是十足的大動作了。 幾乎所有人都清楚這么做意味著什么。 這是動大明的根基啊。 這個政策一出,立即遭到了文官階層的反對。 這一點朱由榔是早有心理準備的。 大明的文官比之大宋還要矯情。 他們無非想要抱殘守缺,一輩子世世代代抱著圣人的學說混。 因為仁義禮智信這一套東西,君臣父子這一套東西最符合他們的利益。 但是朱由榔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病入膏肓啊,所以動刀子了。 可以說在這一點上,雙方天然是有矛盾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