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丹染病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最明顯的就是蘇丹要返回伊斯坦布爾,肯定得有人護衛吧。 再怎么說也是一國之君,這護送的人數自然不能太少。 所以這就涉及到了軍隊的分流。 蘇丹帶走一部分軍隊,前線的軍隊數量就會吃緊。 如此一來面對明軍和波斯軍隊的壓力就會陡增。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蘇丹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事情與之一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奧斯曼人特有的要面子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無外乎現在只剩下了蘇丹帶走多少人這一個問題。 通常來說兩三萬人足以保證蘇丹陛下的安全,但是這個時候伊茲罕馬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認為波斯人絕不會放過如此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要知道波斯人和奧斯曼人可是世仇,之前百余年間相互征伐不斷,各有勝負。但最后是以奧斯曼人的完勝告終。奧斯曼人奪得了許多波斯人原有的領土。波斯人雖然面上笑嘻嘻,其實內心肯定已經對奧斯曼人懷恨在心。 這種時候奧斯曼的君主生病,必須要返回伊斯坦布爾接受治療。 波斯人勢必會不顧及正面戰場的激烈戰況,而撥出一部分軍隊來進行阻截。 對波斯人來說,這簡直就是穩住不賠的。 若能阻截到蘇丹,他們大賺特賺,即便阻截不到,他們也沒有什么可吃虧的。 蘇丹本來不覺得兩三萬人少,但經由伊茲罕馬在一旁這么一說,他心里頓時就不淡定了。 上位者都怕死,奧斯曼蘇丹更是不例外。 比起病死在路上他更怕被波斯軍隊截獲,死于亂軍之中。 他簡直不敢想象自己的腦袋被波斯人割下來懸掛在城頭示眾的景象,光是想一想,就讓人毛骨悚然了。 為了求穩,奧斯曼蘇丹還是決定把護衛他的軍隊人數向上加一些。 五萬?八萬? 最后奧斯曼蘇丹一狠心,決定把兵力調增到十萬。 十萬大軍總該是夠了吧? 要知道薩非舉國也就是能夠動員十多萬精銳。 只要沒有明軍幫襯,一對一的情況下,奧斯曼軍隊是一點也不虛薩非帝國的波斯軍隊的。 蘇丹也是一個乾綱獨斷的性格,他十分清楚以眼下的情況繼續鏖戰下去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所以趁著這個時候把精銳先撤離,隨后其他軍隊再慢慢撤離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