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萬名倭寇匯聚于泉州外的海上小島上,搞得當地是烏煙瘴氣,混亂異常。 人數一多就容易出現號令不清的情況,正規軍尚且如此,更不必說這些臨時拼湊到一起,因為利益走到一塊的烏合之眾了。 倭寇的心思是靠著人數優勢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以此來證明其實力。 兩軍交戰就是如此,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 有些時候雙方比拼的就是一口氣。誰能夠把這口氣咬住了,誰就會是笑到最后的那一方。 倭寇頭頭們自然是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才會走到一起。 但還是那個問題,他們雖然利益相同,但會因為意見不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那些之前彼此認識的還好一些,那些完全不認識的情況就更加糟糕了。 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破口大罵甚至是大打出手。 聲音一多就等于是沒有聲音了。 倭寇的各股勢力中以村上莽天最為強大。 直屬于他的兵力足足有三千人。 這也使得他可以趾高氣揚的以盟主的姿態號令其他的倭寇。 這一點直接提現在了幾次會談之中。 村上莽天表現出了絕對的強勢,甚至不給其他倭寇頭頭任何說話的機會。 這自然是很得罪人的。 不過倭寇們基本也是敢怒不敢言。 畢竟若是真的血拼起來,他們未必是對手。除非進行一定的聯合,但那又是短期內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他們即便心中有多么的不爽,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仔細想了想,村上莽天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 倭寇的戰斗力從來就不是問題,甚至可以穩穩的壓過官軍一頭。之所以在以往屢次輸給官軍,就是因為數量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數量問題? 還不是因為誰都看不上對方,誰都不服對方? 選不出一個頭頭來,只能各自為戰,到頭來自然是被各個擊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