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場伏擊李定國精心策劃了數日,恰錄罕一個跟頭栽了下去,自然也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說到底是因為奧斯曼人準備不足,這才會讓明軍如此輕松的伏擊成功。 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恰錄罕恨得咬牙切齒。 明軍先是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進行襲擾,卻不和奧斯曼人進行正面交鋒,促使奧斯曼士兵的情緒發生變化。 等到奧斯曼將士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后,他們再選擇撤回樹林誘騙奧斯曼人主動發起進攻。 這種情況下換做是誰也忍受不了,會一股腦的撲上去。 于是乎,明軍的精心布置就起到了效果。 當然直到現在為止李定國也沒用絲毫的驕傲自滿。 因為他很清楚,大戰只是剛剛開始。 他方才不過是給了奧斯曼士兵一個下馬威或者說是當頭一棒,要把奧斯曼軍隊徹底擊潰絕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需要多方的配合,多方的協調。 但至少從結果來看,這一次伏擊很提氣。 憤怒之余的恰錄罕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好歹也是奧斯曼帝國最年輕的將領,如今他又被蘇丹陛下寄予厚望,怎能不用心賣命? 明軍玩陰的,他們也不怕。 只要調整好情緒,調整好狀態就能以一個最為飽滿的姿態進行雙方下一步的作戰。 明軍只所以不敢一上來就決戰不就是因為他們的心里沒底嗎? 或者是明軍是想要拖延時間,拖延奧斯曼軍隊進攻主城的進程。 相同此道后,恰錄罕下令奧斯曼軍隊改變進攻方向,再次把進攻主要方向定為主城。 當然,經過此一遭后,恰錄罕多少對城外的明軍有了忌憚。他撥出兩萬人分別護住大軍兩翼。 這兩萬士兵的作用就是這明軍士兵從樹林中殺出包抄襲擾的時候進行抵抗。 不求大獲全勝,只要能夠打一個五五開,拖住明軍就好。 至少從眼下看來野外的明軍數量有限不足以對奧斯曼大軍構成絕對威脅。至于明軍的火炮射程,似乎也不足以對奧斯曼軍隊覆蓋到。 把一顆懸著的心重新放下,恰錄罕把注意力又集中到了攻城上。 他是一個很有進攻才華的將領,該主動的時候絕對不會保守。 在他看來這座看似固若金湯的主城有一個極為明顯的弱點,那就是城門。 只要集中力量轟開了城門,萬事皆休。 于是乎恰錄罕下令將所有火力集中到了城門上,一通猛轟竟然真的將城門轟出來缺口。 “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