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奧斯曼人的狠辣出乎李來亨的意料,在寨子出現缺口后明軍隨即選擇搬運石料來填補窟窿。 但看到缺口的奧斯曼人就像是蒼蠅看到了食物,眼神中透露出了十分貪婪的目光。 他們蜂擁而至,想要借著這個缺口打開局面。 哪怕明軍投入了再多的人數,再絕對人數上也是遠遠不及奧斯曼人的。 一波又一波的攻勢終于讓明軍力有不逮。 多次的累積出現了質變,明軍最終被沖垮了。 李來亨緊緊攥著拳頭,眼神之中透露出不甘。 怎么會這樣? 怎么會變成這樣?明明按照計劃,所有奧斯曼士兵都逃不出峽谷的。 這讓他如何給晉王殿下交待? 事已至此抱怨似乎沒有太多的意義,劉興明只能選擇盡可能的撤離,保證麾下將士的安全。 畢竟在缺口被沖開的情況下,明軍人數的劣勢就會被充分的放大。 這種情況下要想打贏這一仗不說是癡人說夢,那也是萬分艱難的。 劉興明不是一個缺乏理智的人。事實上,他十分的理智。 避其鋒芒保存實力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撤軍。” 無奈之下,李來亨還是說出了這兩個字。 ... ... 劉體純那里的情況也差不多。 作為唯二奧斯曼人可能退走的口子,他們在這里布置下了重兵,想著可以全殲敵軍。 但是事情的發展并沒有按照他設想的那樣。 奧斯曼人在絕境之下找出了求活的唯一途徑并毫不猶豫的堅決貫徹之。 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會有人抵御的了猛烈的炮火。 畢竟明軍也是血肉之軀,不可能靠血肉之軀去堵火炮,何況也堵不住。 保存實力并不是可恥的表現,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這場仗會打很久,絕不會輕易的結束。 恰錄罕死里逃生之后立刻帶著部下撤離了這一危險區域。 毫無疑問,此前他是著了明軍的道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