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旨意下達之后,光是在內閣就遭到了激烈的討論。 身為首輔,張煌言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雖說他和當今天子在某些事情上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是在這件事上,張煌言是絕對站在當今陛下這邊的。 因為他在抗清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的匠人。 這些匠人確實活得很艱難困苦,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奮斗著。 這讓張煌言很有感觸。 他希望能夠替這些匠人們做些什么,讓他們的生活能夠更好一些。 但是畢竟有大明祖制這座大山壓著,張煌言也不好多說什么。 如今陛下親自下旨,等于是替張煌言把這座大山鑿開。 既如此,張煌言還有什么理由不站出來支持天子的決定? 內閣之中有兩種聲音并不打緊。 因為首輔站在了天子這邊。 這種君臣一心的局面讓那些反對派心里也有些打鼓,有沒有必要為了爭一時之快而同時冒犯天威和首輔的威信。 仔細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后,這些人理所當然的打起了退堂鼓。 在張煌言的力主倡議下,最終內閣通過了天子的旨意。 畢竟如果內閣不同意,是可以直接行使封駁的權力的。 經由內閣同意發布的圣旨才是真正有效力的圣旨,否則只能稱之為中旨。 而現在就可以直接向天下昭告。 一時間工部慌了。 工部可是直接掌管匠人的部門。 基本上所有官方匠人都要受到他們的管轄。 天子的這一封旨意一下,這下好了,所有的匠人等于脫離了工部的管轄。 雖然陛下還未明說,但很明顯陛下是想要新設立一個部門取代工部來統率這些匠人。 一番搗鼓后,別他們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可就太尷尬了。 工部尚書被逼的沒有辦法,只能跳出來向天子上書,請求保持工部對于匠人們的統率權。 畢竟先下手為強,趁著天子還未正式設立新的部門,先搶先一步爭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