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道理也很簡單,你李定國一拍腦袋幫助粟特人剿滅馬賊,這倒也罷了。 打贏之后你不收錢財,這是圖的什么,這是何居心。 人活一世,所為的無外乎名利。 自然不為利,那自然是為名了。 可李定國已經是大明親王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李定國圖名是為什么? 無外乎收買人心。 收買人心做什么,是不是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班底,以為不時之需? 正常人的邏輯很容易想到這一點,李定國也不能不多做考慮。 否則萬一李定國一個疏忽被御史言官抓住攀咬,放大這件事情,很可能會陷入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都說君心難測,雖說當今圣上英明,可李定國也不能不做好最壞的打算。 而且他也得對麾下的將士們負責。 > /> 萬一將士們將來有個什么閃失,他可負不起責。 所以李定國只能收下金銀自污。 只要朝中言官相信李定國是一個貪財的人,就應該不會極力的攻訐他。 李定國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實在是難極了。 按下這些且不表,卻說李定國吃過慶功宴后,得了補給立即啟程。 在撒馬爾罕逗留的這些日子原本是不在李定國的預計之中的。 但既然已經耽擱了,李定國也不會多說什么。 可接下來的路途就更應該緊湊一些了,沒必要耽擱的地方就不要耽擱。 對此明軍眾將皆是表示理解。 大伙兒都是急于回到中原,見到家人們。 出征這一兩年,跟家人分別,書信又很難寄回去,所以基本上屬于失聯的狀態。 說不定這次回去可以很好的和家人相處一番,增進一番感情。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