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的西域更像是軍閥自治,基本上是李定國的一言堂。 但是李定國并沒有飄,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他的作用就是起到一個過渡,朝廷是肯定會在將來把西域變成流官制的。 西南的改土歸流不比這個難?可還不是推行下去了。 說到底這看的是朝廷的決心。 只要朝廷的決心足夠大,就一定能夠推行。 李定國要做的就是在任期內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這樣將來子孫后代談論起來也會對他佩服稱頌一般。 李定國不圖生前名聲,但是卻不能無視身后名。 這是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真正無視的。 所以他希望為西域做些什么,他希望可以留名青史。 這樣千百年后子孫后代們提起他李定國,不會只說他是一個戰神,一個武夫,而是會想到他也是一個治沙者。 當然,李定國在西域當地也不能逗留太久,在傳達了政令之后他立即決定帶領大軍班師回朝。 離開中原的時間太久了,如果不盡早回去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說到底還是要讓皇帝陛下心安的,只有皇帝陛下心安了,他們這些武將才能夠心里踏實。 至于西域留守個三五萬人足矣。 畢竟大的幾個敵對勢力都已經被李定國剿滅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部族。 這些小部族其實對西域沒有太大的威脅,不然李定國率部前往波斯的這一年半載也不會什么都沒有發生。 有賊心也得有賊膽才是。 便是借給這些小部族熊心豹子膽,李定國也諒他們不敢造次。 經過一段時間,明軍將士上下都對西域有了感情。 所以李定國準備在將來向天子上書請命,凡是希望留在西域的將領,還請天子恩準。 在李定國看來這并非是什么難事。 畢竟西域土地廣袤,總歸是需要大軍駐守的。 如果能有自告奮勇的,也不用朝廷不用陛下再憂心了。 這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制約手段,以陛下的才智恐怕早已經想好了,也不用李定國再去憂心。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