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定國想要率先做出改變,就是不想墨守成規,死耗到底。 盡快的結束戰斗,可以給朝廷省下大量的銀子。 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李定國可以更為冷靜合理的分析。 鄭成功既然也贊同,李定國就更加沒有顧忌了。 只是選擇誰擔任這個重任有些讓李定國犯難和頭疼。 如果劉興明在的話,肯定是有限選擇劉興明。 可惜現在劉興明不在。 郝搖旗驍勇善戰,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郝搖旗也被李定國派去增援劉興明了。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將。 劉體純和袁宗第都是當初商洛十八騎的一員,但實際上戰斗力都已經不可與當年相提并論。 剩下的這些將領之中,若說領兵才干,除了李定國和鄭成功之外,恐怕就要數李來亨最高了。 李來亨這個人你要說他有多勇呢也未必,說他有多足智多謀也不是。 他是一個集合體,他各方面的能力都說的過去,沒有短板可言。 這樣的將領其實是十分優秀的,因為無論在哪種場合他都能拎的出來。 所以李定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來亨。 他當即去找李來亨談話,把自己的設計和目的一五一十的跟李來亨說了。 李來亨呢也十分認同李定國的觀點,當即就拍著胸脯定下了。 這讓李定國感到十分的滿意。 原本他還擔心李來亨會覺得大材小用,但現在看來李來亨還是十分識大體的。 當下的情況對于明軍來說就是要打破這個平靜的局面。 只要這個局面一打開,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 ... 李來亨一番準備之后,立即清點人員,向土司聚集的八王山進發。 所謂八王山,并不是說這座山上住著八個王爺,而是當地人的叫法。 因為這座山上有八座土司的寨子,而土司呢又是當地的山大王,所以當地的百姓便把這座山戲稱為八王山。 這當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不過呢有一點李來亨倒是很注意,那就是嚴格按照向導設定的路線前進。 云南多山,山道崎嶇難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