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米爾汗是一個和傳統的莫臥兒帝國軍人。 這種傳統的莫臥兒軍人有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那集歐式對君王的命令唯命是從,完全不會質疑。 所以在接到了奧朗則布的命令后,阿米爾汗立即率領五萬大軍從德里開赴喀布爾。 這一代路途可謂艱險。 除了土地貧瘠,沙漠化嚴重以為,時不時的沙塵暴也讓人苦不堪言。 不過他不覺得有何問題,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執行君王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 再加上阿米爾汗早就看喀布爾的那些百姓不順眼,這些人跟著波斯人眉來眼去,因為有了靠山和主子就能夠無所顧忌。 但實際上波斯人未必能夠真的庇護他們。 波斯人的實力也遠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強大。 雖說前不久波斯人剛剛擊敗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一時間聲名大噪。 但實際上包括阿米爾汗在內的許多人都很清楚,這實際上大部分是明軍的功勞。 要不然之前幾十年,波斯人為何一直被奧斯曼人壓制呢? 總歸是因為自身實力不強。 也就是因為明軍的介入打破了這個平衡,高傲的奧斯曼人又大意輕敵,最終才會戰敗,退出這一區域。 之后波斯人不僅把手伸向了奧斯曼人原先在兩河流域的地盤,還想要進駐喀布爾。 這簡直是令人無比氣憤。 要知道喀布爾可是莫臥兒帝國的勢力范圍。 阿米爾汗覺得這些波斯人有些太飄了。 當然,喀布爾地區并不像兩河流域那么繁榮,但是這是一個咽喉地帶。 絲綢之路是一定會經過這一區域的。 誰控制了喀布爾,誰就相當于控制了絲綢之路的咽喉和紐帶,在接下來的很多事情處理上都將占據絕對的好處與優勢。 阿米爾汗是一個鐵腕軍人,他堅信武力的重要性。 有些事情你耍嘴皮子永遠不可能有結果。 但打上一仗就完全不同了。 喀布爾的原住民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