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伊爾并不害怕遭遇伏擊,事實上他甚至有些希望莫臥兒人伏擊他們。 因為這是一種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的自信。 波斯人特有的自信。 這種自信在古伊爾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堅信一點可以讓所有人都匍匐在波斯人的腳下。 當然,除了大明。 因為通過并肩戰(zhàn)斗,他們充分認識到了明軍的強大。 這種強大是遠遠在波斯人之上的。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對此古伊爾還是很清醒的。 若是他真的生出輕視大明輕視明軍的想法,那才真的是自取滅亡。 但是除了明軍之外,他確實沒有太多好顧忌的,畢竟,連奧斯曼人都戰(zhàn)勝了,還有誰能和波斯軍隊一戰(zhàn)? 在接近喀布爾城后,他的這種感覺愈發(fā)強烈。 喀布爾城比他想象中的還要低矮。 和伊斯發(fā)罕城相比,這簡直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土丘。 若不是親眼所見,古伊爾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當然了,命令是皇帝陛下下達的,所以他也會毫不猶豫的遵守。 見城門緊閉,古伊爾便印證了自己的判斷。 看來莫臥兒人已經(jīng)提前抵達了。 只不過為何到現(xiàn)在為止他們還沒有動手? 他們在等什么? 古伊爾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說他們要伏擊波斯軍隊的話,已經(jīng)有無數(shù)個好機會了啊。 戰(zhàn)機是稍縱即逝的,莫臥兒人等了這么久,不就是在等伏擊的機會嗎,那么他們難道要把好不容易出現(xiàn)的時機葬送掉? 古伊爾不管這些,他已經(jīng)決定用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來應對,所以根本無需去猜測莫臥兒人是怎么想的。 他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然后等著莫臥兒人撞上來就是。 古伊爾下令士兵上前叫門。 一路急行軍長途跋涉,波斯士兵們都已經(jīng)疲憊極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休息,需要得到補給。 既然莫臥兒人不肯出來,波斯軍隊也沒有理由跟他們耗著。 城頭的喀布爾部族當然也注意到了這點。 一方面他們感到欣喜若狂,畢竟這意味著他們得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