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唐副執之南貨鋪曰‘唐記’,在金陵鐘鼓樓大街、秦淮河大街皆有,迄今八十載矣。 36、【華太師獨具慧眼】 華察字子潛,即民間所謂‘華太師’,望隆東南。 趙公草創江南集團時,多賴其臂助。華太師更不顧老邁,為集團擔綱,可謂居功甚偉,獨具慧眼。 華伯貞,華察長子,首任工相,人謂‘基建狂魔’,蘇伊士運河即其手筆。 37、【農相活人無數】 金學曾號大陽,趙公入室弟子,共和首任農相,力推番薯、玉米、土豆全國種植。有此三寶,華夏再無饑饉。 近數十年,冬季奇寒且長,北方水旱蝗災不斷,若無當年金公力排眾議,推廣此三寶,未知當是何等煉獄光景? 金公真活人無數,功德無量哉! 38、【當代來俊臣】 于慎思,號烈陽,趙公入室弟子,共和首任法相,以嚴刑峻法著稱,百萬宗室發懊洲即其手筆。發配西伯李亞者亦不計其數。 共和卅一年元旦,于公代政務院至鳳陽陛見問安,七日后先帝無疾而崩。或言于公逼死先帝,權且記下,留待后人查證。 39、【掃盲】 焦竑,萬歷狀元,趙公入室弟子,共和首任教育相,創立學校無數。然其自述,‘平生功業是掃盲。’ 如今大明人人識字,雖村婦愚夫,亦可讀書看報。實乃千古未有之奇景。然人心亦不復舊日淳樸。愚以為得不償失。 卷八·干部 40、【干部起源】 世間本無‘干部’一詞,實乃趙公首創。 隆慶時,趙公以‘干部’之名謂其集團骨干管事人等,遂為定制。 共和后,既已無君,更無大臣,遂以‘國家干部’代之。按《干部法》所言,‘干部,政府之骨干帶頭者,人民之公仆也。’ 41、【行政職級】 舊明文武有九品十八級,又有超品之公侯王爵,遑論帝位。 共和改為行政十五級,大執政為一級,無人超品,更無世襲。 42、【科舉改制】 共和后,科舉改為‘公務員考試’,科目亦天翻地覆。經書僅為一科曰‘國學’,與數學、科學,行測并列。 彼時消息一出,天下大嘩,各地讀書人抬孔夫子像于貢院絕食,然已無用。 43、【干部待遇】 舊明從九品官年俸60石,折銀30兩。正一品官年俸米1044石,折銀522兩。另有常例、孝敬等,然因官位不同,多寡不均。 共和后,行政十五級基本年薪200兩,行政一級基本年薪5000兩,另有補貼、工齡錢各名目不等,堪稱十倍于舊明,無怪乎民眾熱衷上學考公。共和政權遂根基牢固。 44、【強者恒強】 科舉更名公務員考試,科目亦大變。然據統計,四分之三員額,依然為書香門第囊中之物。 45、【干部難當】 然政府考核甚嚴,遠超江陵之考成法。另有監察部眼線密布,糾察不法。干部考核不過,罷官降職;徇私受賄,動輒發配,實不如舊明官員輕松悠哉。 46、【督師海難】 牛默罔,號平天。歷任蘇州知府、應天巡撫、兩廣總督、安南總督,中南督師,堪稱封疆第一吏。 共和二十年,榮休返鄉途中,座船遇颶風觸礁,全船無一幸免,牛公亦失蹤。如今十載杳無音信。牛公千古。 47、【典史為督師】 牛公去后,繼任東南督師者熊夏生也。 隆慶時,熊公僅為昆山典史,不入流。竟官至督師,行政二級,真乃奇跡也。 熊公為典史時,其堂上官乃休寧公也。 卷九·武將 48、【武人多不忠】 萬歷末年,先帝號令天下總兵官勤王,然十之八九皆觀望。反水者眾,如山海關總兵楊某等。 唐山戰役后,各鎮各省傳檄而定,總兵官爭相南投。雖謂保全生靈、功德無量,然武將世受皇恩,臨危報主者寥寥,殊為可鄙…… 49、【林鳳】 金總榮休后,繼任海軍司令者林鳳也。女子為相奇,為帥更奇。鳳竟眾望所歸,將帥皆服,令人咋舌。 一者鳳縱橫七海,百戰百勝。二者,據傳其二子之父為趙公…… 鳳二子,林登萬、林登圖也。登萬為馬六甲軍區司令員,登圖為歐洲艦隊司令員。 卷十·科技 50、【蒸汽時代】 礦山以蒸汽提水,余幼時所見,其器械高如樓宇,此謂‘張鑒式蒸汽機’。 王徵,張鑒之甥,亦趙公之徒,于共和初年研發成功‘王徵式蒸汽機’,大小僅前者十分之一,功效竟倍之。 于是近三十年來,火車、蒸汽船相繼誕生,工廠亦蒸汽滾滾,我大明又將大變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