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花月娘:o(▼皿▼メ;)o 扈三娘:(ω) 樂大娘子:(_) …… 登州城門。 孫新、顧大嫂、鄒淵、鄒潤、樂和、楊志,死死守住城門與官軍廝殺! 馬車堵住了城門,孫立從窗子往外望去,正好能看到廝殺的慘烈場面! 他的兄弟孫新、弟妹顧大嫂、小舅子樂和都跟從血池里撈出來的一樣! 孫新雖然是他的親兄弟,他也教過孫新武藝,但孫新比他差的太遠了。 不止是武藝方面,心性、野心、權謀、為人等各方面都比他差的太遠。 所以他骨子里就是看不起孫新的。 總覺得孫新樣樣都不如他,不成器。 孫新娶了顧大嫂之后成了耙耳朵,就更讓孫立覺得自己沒看錯人了。 這也是為什么孫立在登州做到兵馬提轄,卻沒有提攜下孫新的原因。 不是沒能力提攜,也不是沒想過提攜。 而是他覺得提攜孫新是害了孫新。 在孫立看來,他這個爛泥糊不上墻的兄弟,開個酒店當小老板挺好的。 庸庸碌碌也是一生。 但是看不起不代表沒感情。 要知道孫立和孫新的社會地位差距有多大。 一個是兵馬提轄,一個是酒店老板,而且還是開在村子里的酒店老板。 說云泥之別也不為過。 然而原著之中,孫新在天明時候派了一個火家,一個口信傳給孫立。 飯罷時分,孫立和樂大娘子就趕來了。 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細節,這說明什么? 孫立兩口子飯都沒吃就來了! 飯罷是孫新顧大嫂的飯罷,不是孫立兩口子的飯罷。 孫新的酒店在十里牌,也就是離登州城十里。 來回二十里,火家去需要時間,孫立來也需要時間。 由此可見孫立兩口子是得知消息就馬上趕來了。 能說孫立不在乎他這個兄弟嗎? 還有在此之前孫新顧大嫂和鄒淵鄒潤商量救了解珍解寶之后投奔梁山泊。 鄒淵說只怕孫立不肯落草,孫新說道:“我自有良法”。 他能有什么良法呢? 原著之中形容顧大嫂怎么說的,“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 很顯然顧大嫂提井欄打孫新腦袋這種事不是一回兩回了。 但是兩口子還在過日子。 孫新是喜歡被顧大嫂提井欄打頭嗎? 不,解珍解寶說的很明白: “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她不得,姐夫孫新這等本事也輸與她。” 沒有人會喜歡被井欄打頭。 真相就是孫新打不過顧大嫂,所以一直忍氣吞聲。 可是別看孫新在顧大嫂面前忍氣吞聲,在孫立面前就很有底氣的自有良法了。 孫新連自己婆娘都治不了,憑什么這么有底氣能治得了登州兵馬提轄? 無他,唯親情耳! 孫新倚仗的無非就是孫立對他這個兄弟的親情而已。 所以孫立不提攜孫新,并不是涼薄,實在是覺得孫新爛泥糊不上墻。 一個常常被自己婆娘家暴的男人,提攜他進了官場還不得被人吃了? 孫立也不是不提攜人,樂和自己說的: “姐夫見我好武藝,教我學了幾路槍法在身。” 孫立見樂和喜歡武藝,就主動把家傳的武藝教給了樂和。 孫新如果真是個求上進的,孫立還能不拉他一把? 但是很顯然孫新不是求上進的,開個酒店,當家作主的都是顧大嫂! 可惜孫新顧大嫂理解不了孫立的用心。 孫立把他們當親人,才會孫新派一個火家來送信,兩口子連早飯都不吃就趕來看顧大嫂。 然而孫新顧大嫂并沒有把孫立當親人。 原著之中孫新說過:“我的親哥哥見做本州兵馬提轄。 “如今登州只有他一個了得,幾番草寇臨城,都是他殺散了,到處聞名。 “我明日自去請他來,要他依允便了。” 這里說明白了,孫立這個兵馬提轄,是靠能力和戰功換來的。 從后文可以得知,孫立沒有背景,家里也沒錢。 可想而知,孫立是經歷了多少次生死搏殺才混到這個位子。 孫新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讓孫立跟他落草了。 固然是為了救解珍解寶,但他可曾有為孫立考慮過? 哪怕他說這話的時候猶豫一下呢,都證明他有把孫立當親人。 然而,并沒有。 孫新沒有,顧大嫂就更沒有了。 毀去孫立經歷多少次生死搏殺才得到的事業,他們眼睛都不眨一下。 不能說孫新顧大嫂是壞人。 作為江湖好漢,他們是講義氣的。 顧大嫂對她的兄弟解珍解寶也是親情滿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