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張潮在《十月》雜志社座談會上說過,‘文學要證明人類配得上危機’!我們需要讓羅智反抗,哪怕失敗!” 另一個編輯錢峰開口了:“張潮在互聯網大會上的演講沒聽嗎?他說‘人類的問題永遠不會減少’。指望一篇改變世界? 省省吧!選選項1才是直面現實——別說未來了,現在我們都在互聯網信息里泡入味了。我在搜索引擎里查了下‘吃什么可以防止脫發’;再打開購物網站,首頁全是生發靈。” 編輯室里爆發出一陣大笑,氣氛也緩和一些。 笑聲停止后,《青春派·大觀》年紀最大的女編輯,曾經在《西湖》工作的徐燕玲用她慣有的沉穩語調道:“所以文學才要抗爭。如果羅智妥協,讀者會覺得‘反正沒救了,我也躺平吧’。 但如果他拒絕,至少有人會被觸動,像……像《藥》里夏瑜墳上的花圈!” 馬伯慵搖搖頭道:“張潮這招夠‘毒’。他把選擇權扔給我們,逼我們照鏡子。選選項1,承認自己懦弱;選選項2,假裝自己高尚。怎么選都是打臉……要不咱們抓鬮?” 辦公室里所有人齊聲道:“不行!” 喊完大家又笑作了一團。馬伯慵露出了笑容,對眾人道:“這樣才對嘛!這才是咱們《青春派》的氛圍。” 馬伯慵接著道:“想想我們編輯部——其實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算法’推薦嗎?只不過我們不是用計算機程序,而是用自己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知識和經驗。 本質上,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羅智’。但我們卻篤信我們的推薦是‘自由意志’的選擇。” 馬伯慵一言既出,整個編輯室都陷入到沉默當中。 過了許久,徐峰輕輕笑了一下道:“文學不是非黑即白。讓‘羅智’接下任務,說不定張潮會寫他在開發過程中逐漸崩潰——比如發現公司用‘全知之眼’監控員工,或者算法把他對黃恬恬的好感也數據化了。 這樣既保留批判性,又不讓讀者絕望。” 這句話馬上就被質疑了:“你怎么知道張潮會按照這個路子寫下去?” 徐峰聳聳肩,道:“那你們怎么知道張潮不會寫‘羅智’拒絕任務以后,他雖然逐漸走出了‘信息舒適圈’,但是生活卻逐漸崩潰。 他最后失去了周瑩瑩,也沒有得到劉穎,甚至就連工作都丟了——可能這才是張潮所預想的未來,走出‘信息舒適圈’,意味著你和現代社會就脫節了。” 徐峰的話再次為現場按下了“暫停鍵”,他的這種設想和馬伯慵的意見一結合,瞬間又開啟了解讀《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的全新維度。 契訶夫的原著當中,別里科夫的形象本身并不復雜,也從未從套子里掙脫出來過,所以審判他的命運遠比審判“羅智”的命運更加簡單。 雙學濤長嘆了一口氣道:“大家還記得博爾赫斯的《小徑分岔的花園》嗎?每個選擇都通向平行宇宙。或許張潮正是用這種方式,讓我們親身體驗‘自由意志’的虛妄……” 這時候四合院的大門傳來一陣響動,是有人正在敲門,一時間打斷了眾人的討論和思考。 實習生小吳自告奮勇地去開了門,結果直接領進來一個大腦袋圓臉、戴著白色廚師帽的中年男人,笑著對編輯室里的人道:“我是「老馬涮肉」的,有位張先生在我們店點了鍋子和肉,讓我們送過來。 您看在哪兒吃合適?” …… 「老馬涮肉」本店的包廂里,張潮吃下一大口涮肉,又喝了口飲料,長長舒了一口氣。 他抬頭看了看坐在對面那個卡里只剩下冰冷的40億的中年男人,關心地問道:“雷總,are you ok?怎么不動筷子啊?” 中年男人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道:“最近正在減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