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爭先恐后-《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3/3)頁
但是這三封郵件實在不能不回,甚至回遲了都不行。
大衛·米勒快把頭發撓禿了,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迅速在電腦上敲起字來:
【尊敬的帕慕克先生:如您所愿,這部集還差一個精彩的序言……】
【尊敬的布朗先生:您愿意為《一種玩笑》撰寫序言,實在令我們感到榮幸之至。但是這些中國背景的對于美國讀者來說也許有些障礙,所以亟須您為每篇撰寫一個導讀,也許這比序言還要重要……】
【親愛的斯蒂芬:你想為《一種玩笑》寫序言實在太令我激動,但是鑒于這部集的特殊性,我希望能與你進行一場關于它們的對話,然后將我們的對話作為這部集的“彩蛋”放入書中……】
大衛·米勒反復檢閱,確認從措辭到行文都沒有半點問題,這才點了發送按鈕。
與此同時,Simon&Schuster出版社為張潮新書做的宣發工作也正式開始了——出版社官方網站的首頁,已經在最顯眼位置放出了一張封面是一個大大的“?”的書籍圖片。
圖片底部,是作者的名字,簡簡單單的「Zhang Chao」幾個字母,就讓吸引了所有美國讀者的目光,也第一時間登上了「微博網」的熱搜首頁。
與美國遙相呼應的是,花城社也放出了張潮新集的預告,同樣是一張封面一個大大“?”的書籍圖片和「作者:張潮」幾個字,引得中國的書迷心潮澎湃。
與美國讀者不一樣的是,他們已經得知這是《最后一課》等四篇已經發表的的合集,但是有一個神秘的傳言——集里將會出現張潮新創作的第五篇。
這就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張潮最新作品這個「東風」了。
就在11月中旬,「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前一周,張潮新的第一部分終于通過郵件發送給了朱妍玲和大衛·米勒兩位編輯的手里。
只不過一個是白天收到的,一個是在深夜收到的。
凌晨兩點的臺燈下,大衛·米勒打著哈欠,嘟嘟囔囔地灌了一口咖啡,就看了起來。
沒想到的第一部分,就是一篇新聞稿——
【《他說“自由好”,我哭了三次》
來自于:凱瑟琳·米莉
發表于:2020年9月1日,《光譜之聲》周刊頭條
“他什么也沒說,但他的沉默,是這個時代最有力的抗議。”——一位目擊者如是說。
昨天傍晚,在本州巴別市的市中心廣場,一位身份不明的亞裔男子默默地站在街頭。他的衣著簡陋,臉上布滿歲月與勞作的痕跡。可就是這樣一位毫不起眼的“無名者”,卻以一個舉動,震撼了整個巴別市。
事件發生在傍晚6點左右,一名自稱為非二元性別的青年“澤麗娜”(化名)正遭遇三名白人男子的語言羞辱。那些侮辱極具攻擊性,我們不在此復述。圍觀人群大多沉默不語,甚至有人悄然離開。
就在這時,那位亞洲男子走了上來。他沒有說一句話,只是緩緩站在她面前,擋住了那些攻擊者的視線。他看起來什么都沒聽懂,什么都沒說。但那一刻,他站在了歷史的前線。
澤麗娜后來在采訪中哽咽地說:“我感受到他并不是出于語言,而是出于本能。他的身體就是一個反抗的姿勢。他站在那兒,就像在說:‘你們不能這樣對待她(或他說,他們)!’”
圍觀者開始鼓掌。有人拍下這一幕上傳網絡,截至發稿時,該視頻已獲得超過370萬次觀看,評論紛紛稱他為“巴別的守護者”“新時代的沉默正義”“自由的身體語言”。
在記者多番努力下,得知該男子名為魏老三(Wei Laosan),可能是北部某工地的裝修工,具體身份不詳。
他不會說英語。面對鏡頭,他只用極其不標準的發音緩慢吐出四個字母:“Free……dom……good。”
我們正在尋找這位“自由的沉默者”。他的身份或許模糊,但他代表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最清晰的價值。
自由不需要語言,自由是一種站姿!
那天晚上,我哭了三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