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33章 爭先恐后-《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2/3)頁

    “這個張潮想要干嘛?他想競選美國總統嗎?”

    大衛·米勒只能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關于這篇的內容是絕密,他不能向任何無關人士透露。

    不過他帶回來的成果確實讓Simon&Schuster出版社的老板非常滿意——原先只是想簽下張潮已經刊登的四篇,沒想到大衛·米勒竟然聊出了第五篇,而且是專門為美國讀者創作的,這毫無疑問是個大喜訊。

    而前面四篇的英文翻譯版,大衛·米勒也直接帶回來了——現在張潮的任何作品一出版(甚至還沒出版),都會交給「潮汐文化」的翻譯部門,第一時間翻譯成英文和日文。

    反正要不了幾天,美國和日本都會來人洽談。

    大衛·米勒還帶回來了這部短篇集正式上市的時間,中美兩國都放在當地時間的2009年1月1日。

    現在距離這個時間點已經很近了,所以必須盡快把其他事情搞定——包括封面與裝幀設計,宣發,以及請哪些名人寫推薦語。

    大衛·米勒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張潮的“老朋友”斯蒂芬·金。

    他不僅欣賞張潮,而且也與Simon&Schuster有深厚的合作淵源,因此應該沒問題——就是貴了點,一條十幾個詞的推薦語,至少要1萬美金。

    但是僅有斯蒂芬·金還不夠,大衛·米勒這次還想要為丹·布朗為這本《一種玩笑》寫推薦語。

    自從2003年以后,丹·布朗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家,單單《達芬奇的密碼》一本在全世界就賣了超過6000萬冊。

    在世作家中能比他暢銷的只有J·K·羅琳一人而已(《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賣了大概8000萬冊)。

    即使像張潮,也沒有任何一本書的世界總銷量超過1000萬冊——當然,也與張潮創作的作品類型與兩人不同有關。

    不過丹·布朗和所有作家一樣,有錢以后就開始愛惜羽毛,輕易不肯推薦書籍。

    大衛·米勒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通過出版社高層的關系,將前四篇的英文初稿發送給了丹·布朗,希望能得到正式的回復。

    與此同時,他還邀請了帕慕克等人為張潮撰寫推薦語——這樣才符合這部集“雅俗共賞”的定位嘛!

    沒想到不到一周時間,大衛·米勒就收到了丹·布朗的回信,信的內容非常簡潔,只有一行:

    【如果可以,我想為這部杰作撰寫序言。】

    大衛·米勒喜出望外,立刻就準備回復,沒想到郵件還沒有寫完,就收到了斯蒂芬·金的回信,內容同樣不多:

    【這次我想為我的小兄弟的集撰寫序言,他的這部杰作值得每個美國人好好看看!】

    然后是帕慕克:

    【我認為僅僅一句話無法形容我對這部杰作感受,我認為它不僅是對中國人的預言,也是對全人類精神世界所必然產生的深刻而決定性的變化的預言,請把這部集的序言部分交給我撰寫。】

    大衛·米勒人都麻了。

    這三個人一個是世界暢銷書之王、一個是美國暢銷書之王、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哪個都得罪不起。

    身為資深的國際文學編輯,大衛·米勒的理論水平與絕對不差,眼界更是業界的翹楚,但是由于不是職業作家,對作品始終隔了一層,無法像幾位頂級作家一樣看出《一種玩笑》的巨大潛力。

    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

    例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最初是投稿給《當代》,審稿的是周昌義。他認為《平凡的世界》故事太過繁瑣,毫無懸念,沒有意外,讀不下去,啰嗦……

    缺點這么多的作品,讀者怎么可能讀得下去?

    就這樣,這部在當時的文學雜志里輾轉一圈以后,才勉強在《花城》上發表了——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卻連《花城》都拒稿了,最后只能在比較邊緣化的《黃河》上發表。

    根本原因是80年代中期,中國文壇流行的是「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等等現代風格的,《平凡的世界》這種傳統現實主義作品在編輯的潛意識里被認為落伍了。

    以至于路遙在第三部里也忍不住跟風,寫了主人公孫少平與外星人相遇、對話的情節,想“魔幻”“超現實”一把。

    但路遙實在是拙于此道,以至于這段情節也被公認為《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個瑕疵。

    《一種玩笑》的情況在大衛·米勒這里則相反——他覺得這四篇有些過于“超前”了,是一種文學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對作者來說極其“危險”的創作手法。

    就像張潮的老師們擔心的那樣,這未來距離現在實在太近了,很容易打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