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潮的《競選州長》,把某些政治游戲的底層邏輯給暴露出來了,用的卻是這些戲謔、狂歡、荒誕的模式。” 朱妍玲道:“你不覺得「魏老三」和馬克·吐溫原著形成奇妙互文嗎?” 梁丹丹道:“是啊,當年馬克·吐溫用反諷揭選舉黑幕,張潮卻玩起了超現實政治寓言。你看老馬筆下的候選人被謠言逼退,現在張潮讓謠言本身成為點燃政治聲望的燃料,這反轉可以算典型的黑色幽默了。” 朱妍玲翻到中間某頁,指著其中一段說道:“其實我最喜歡委員會代填表格這段,簡直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烏合之眾》。 一個競選表格全部由別人填寫,甚至提交的時候都不露面的所謂‘競選者’,竟然可以讓法律、制度為他讓道…… 美國真的有一天會變成這樣嗎?我不太相信?!? 朱妍玲說的是心聲。畢竟在2008年,美國還在頂峰,如日中天,甚至在未來的8年時間里,仍然會不斷上升,這時候和任何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說美國其實危機四伏,十幾年后就會亂成你們想象不到的樣子…… 哪怕不是什么“公知”,也會對這種言論嗤之以鼻。 梁丹丹把書稿一合道:“總之這篇注定要引起爭議。不過根據我的經驗,越是看似離經叛道的作品,越是會激發深層共鳴。就像現在人人都說房價永遠回不去了,但真看到樓盤打折,還不是搶破頭? 對了,茅盾獎頒獎禮,聽說張潮會去?” 朱妍玲這才回過神來:“對啊,他是新人獎的頒獎嘉賓……” 梁丹丹捂著嘴笑道:“他自己不就是‘新人’?不知道得獎的人,看到他來頒獎,會是什么表情?!? 她一邊說著,一邊就把書稿收拾進包里準備離開,卻忽然感慨道:“最后那句‘此刻只有一片沉寂的深藍,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總讓我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結尾那盞綠燈……” 朱妍玲一路送她到門口,聞言立刻道:“停停停!再說下去又要拽尼采了。趕緊回你中大帶研究生去吧,改天請你喝早茶?!? 突然想起什么,認真地道:“對《競選州長》的深度分析還有詞匯注釋,你可別忘了!沒有這兩樣東西,國內的讀者看這篇肯定要一頭霧水?!? 梁丹丹揮揮手走進電梯,回頭道:“知道啦朱大編輯!我回去就寫篇《從姓名政治看后現代身份焦慮》!” 看著電梯門緩緩關上,朱妍玲也轉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她看著手頭的《競選州長》,這篇也是2萬多字,與其他四篇加起來一共12萬字,和一部長篇也差不多了,現在她要做的就是盡快把的封面和裝幀設計敲定…… 就在朱妍玲為此感到“幸福的煩惱”時,大衛·米勒卻為了《競選州長》,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吵翻了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