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很顯然,這是個林為民狂熱愛好者組織的讀書會,用后世的話來說,這幫人都是林為民的唯粉。 只是不知道,這一群視林為民為精神導師的大學生們,在得知了林老師替他們找的那份臨時工工作之后,還會不會依然如此愛戴他? 大概可能也許還是會的。 畢竟,林老師可是偶像啊! 隨著時間的流逝,林為民在《文藝報》發表的《我們的文學創作需要百花齊放》這篇文章所引發的反響越來越大。 作為同屬國文社的《人民文學》,在3月號的刊物當中在卷首語、編者按當中多次引用了林為民在文章中的話,充分顯示了對自家人的支持。 其后便是遠在滬上的《文匯報》,這家報紙應該算是第一個站出來旗幟鮮明的支持林為民的大報。 林為民的作品在滬上周邊向來很受追捧,在改開后,南北方的開放程度正在逐漸顯露出差異,如今林為民所倡導的“文學創作需要百花齊放”的方向恰好迎合了開放的觀念,立刻引起了很多媒體和有心人的關注,并大力贊揚。 《文匯報》的發聲如同一聲號角,越來越多的媒體加入了由林為民的這篇文章所掀起的討論當中,這其中有《燕京日報》這樣來自首都的報紙,有《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這樣國家級報紙,也有《遼東日報》、《津門日報》這樣的地方報紙,還有如《批評家》、《文學評論》這樣專注于文學評論的刊物。 越來越多的報紙、雜志參與到這次大討論當中,逐漸形成了全國范圍內的各地方文協、報紙雜志等刊物以及廣大文學愛好者集體大討論的情況。 上一次出現這種全國性的大討論,還是1980年。 一位紡織廠的女工潘曉給《中國青年》寫了一封信,題名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這封來信一經發表,頓時在廣大青年中激起了軒然大|波,一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關于人生觀的全民大討論由此拉開序幕。 林為民這次的文章所引發的討論比之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經歷了長時間近乎殘酷的壓抑,國內的文壇已經沉寂了太長的時間,哪怕這幾年一直有文壇大佬頻頻在會議上做出重要講話,來鼓舞士氣、提振精神,風氣也有所好轉。 但已經造成的戕害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抹平的,最關鍵的是,保守的風氣不是一時可以扭轉的。 張建軍中二氣息十足的發言一語成讖,林為民這次在《文藝報》上的文章真的成了引發全國范圍內文學創作方向的大討論。 而作為始作俑者的林為民,看著短時間內猝然發生的一切,一臉懵逼。 老子只是干完了活想裝個杯而已,伱們要不要搞這么大啊? 第二更。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