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香江來電-《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1/3)頁
進入十一月份,《當代》今年的第六期刊物“山西作家專號”一經面世,便在國內文壇和讀者當中引發了很大的反響。
這年頭的刊物,一年能捧出一兩個像樣的青年作者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可是《當代》不一樣,它總能在大家看不到的犄角旮旯里挑出成堆成堆有才華的年輕人,并且如伯樂一般將他們推到文壇和廣大讀者面前。
在這期專號推出之后,刊物上所推出的作家和作品們固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好評。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和評論家贊揚《當代》的這種勇于推陳出新的精神。
讀者們和評論界對于《當代》的褒獎讓整個編輯部都很受用,連社里也因此對《當代》提出了表揚。
近幾年,隨著《當代》銷量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當代》編輯部在社內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
林為民有時候也會猜想,老蒙除了資歷夠,最關鍵的大概就是把《當代》弄的有聲有色,在社內猶如鶴立雞群。
今年的最后一期刊物完成上市,并不代表編輯部的工作告一段落。
相反,大家比之前更加忙碌了。
因為大家不僅要忙著85年第一期的內容,還要忙著林為民給安排的長篇精選叢書的事。
越到年底越忙,這讓大家怨念很大,這也就是看在月獎的面子上。
跟大家相比,林為民同樣不輕松,準確的說,應該是更忙才對。
除了編輯部的審稿、組稿,社里、編輯部的行政事務,最關鍵的是他的新作品現在已經開始動筆,每天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放在了搜集資料和寫作這兩件事情上,幾乎是皓首窮經一般的查閱各種史料、文獻。
他跟老蒙吹歸吹,但搞起創作還是要秉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
電視劇他穿越前看過不止一次,劇情也記得大概,但要想完整的刻畫出那個時代的風貌和權謀,沒有大量的史料做支撐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
他上一次像這種狀態,還是在寫《套馬人》的時候。
周末的下午,國家圖書館。
林為民從一堆史書和古籍當中艱難的抬起頭,低了一天的頭,冷不丁一抬起頭來,頸椎發出了陣陣哀鳴。
這年頭,查點資料真是太難了。
林為民無比懷念后世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取無數信息的輕松寫意。
“林老師,您喝點水吧。”佟鐘貴將水杯推到林為民面前。
他從進國文社便是林為民帶的,按照這個年代的說法,他得叫林為民一聲“師傅”。
在國文社,大家一般都稱呼“老師”。盡管在國文社,佟鐘貴見誰都稱“老師”,但對林為民的這一聲“老師”,是帶著與眾不同的感恩的。
林為民喝了一口水,問道:“你那篇寫的怎么樣了?”
最近,佟鐘貴正在嘗試創作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中篇。
前一陣林為民開始新書創作,得知他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佟鐘貴自告奮勇的來幫忙。
第(1/3)頁